安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雷刚

作者: 王雷刚;刘丹丹;焦小雨;吴琼;阮旭;孙明慧;王文杰

作者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基因发掘;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5 年 53 卷 002 期

页码: 14-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安徽作为我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这些资源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安徽的茶树资源展现出多样的生态类型、生长习性和产量品质特征,为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鉴于茶树资源的特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茶农的经济收益,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资源的特性与潜力,对于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安徽省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成功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圃(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遗传育种领域,相关科研团队不断创新育种技术,并对茶树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和测序等,已成功发掘出与茶叶品质、抗逆性等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和利用为茶树的品种改良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满足茶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应当聚焦于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机制创新、茶树重要性状鉴定能力的提升,进而加速特色优异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此外,加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这将为茶叶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举将积极推动安徽省茶树育种和茶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设想. 田永辉,梁远发,龙明树,罗显扬. 2007

[2]基于生产区划和表型数据构建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 王新超,陈亮,杨亚军,姚明哲,马春雷. 2009

[3]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40年. 陈杰丹,马春雷,陈亮. 2019

[4]构建茶树资源核心种质的设想. 王新超,杨亚军,陈亮,姚明哲. 2004

[5]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王新超,刘振,姚明哲,马春雷,陈亮,杨亚军. 2009

[6]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陈红旭,刘跃云,王春梅,曾旭,熊红兵,陈叙生. 2020

[7]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 黎志康. 2005

[8]马铃薯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的基因发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金黎平,石瑛,李广存,徐建飞,刘杰,卞春松,段绍光,段艳凤,庞万福. 2015

[9]花生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周小静,任小平,黄莉,罗怀勇,陈玉宁,刘念,陈伟刚,廖伯寿,雷永,姜慧芳. 2020

[10]植物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新基因发掘. 贾继增,黎裕. 2004

[11]寒地水稻核心种质绥粳3号的创新与利用. 聂守军,张广彬,高世伟,谢树鹏,刘宝海,史冬梅. 2012

[12]茶树等作物核心种质取样方法研究进展. 杨军,王让剑,郭吉春,宋振硕,孔祥瑞. 2011

[13]抗茶炭疽病茶树核心种质资源的筛选. 黄安平,曾振,杨阳,康彦凯,王沅江. 2015

[14]茶树12个酚类物质合成途径关键酶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彭靖茹,檀业维,温立香,张芬,黄寿辉,陈家献,袁冬寅,赵媛. 2022

[15]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郭小丁,张允刚,唐君,张华,李玉侠,史新敏. 2000

[16]山葡萄核心种质初步构建. 温景辉,申海林,邹利人,陈蕾,刘洪章. 2011

[17]显性核不育亚麻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及核心种质库的建立. 张辉,斯钦巴特尔,亢鲁毅,贾霄云,高凤云. 2012

[18]基于表型性状的薏苡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 李秀诗,付瑜华,周祥,黎青,刘凡值,杨成龙,周明强. 2020

[19]基于表型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抽提. 钱玉源,刘祎,崔淑芳,王广恩,张曦,金卫平,李俊兰. 2019

[20]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耐盐性鉴定评价. 张宗琼,杨行海,农保选,曾宇,刘开强,邓国富,荘洁,李丹婷.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