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彭泽斌
作者: 彭泽斌;田志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玉米育种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4 年 12 卷 01 期
页码: 18-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群体改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基础环节,非常重要,在国外被称作前育种(Pre-breeding),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核心技术。为了适应玉米杂交育种的需要,必须把群体改良技术转向相互轮回选择。CIMMYT已经全面转向相互轮回选择,而沿用了几十年的全同胞、半同胞、S1、S2及改良穗行法等已很少使用。美国、印度、津巴布韦、巴西等国也逐渐转向相互轮回选择。文章详细介绍了CIMMYT重点利用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技术,并提出了对方法的优化及与育种结合的方案。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玉米群体的改良.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2004
[2]两个玉米群体的构建及其改良效果. 张述宽,杨耀迥,苏琪,刘亚利,滕辉升,侯青光,陈辉云,韦德斌. 2012
[3]加入WTO后辽宁省玉米育种、种业和生产发展趋势探讨. 杨镇,那桂秋,辛华军. 2003
[4]中国玉米育种发展趋势与对策. 刘孝忱,梁晓斐. 2013
[5]浅析吉林省玉米育种发展方向. 代秀云,牟丰盛,董亚琳. 2009
[6]关于法国Limagrain公司玉米育种的考察报告. 林红,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金益,王振华. 2010
[7]贵州玉米育种问题的思考. 英敏,余虎. 2005
[8]杂交玉米新品种绿单5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 张彪,陈洁,林勇,李远春. 2009
[9]宁夏玉米育种10年回顾及展望. 杨国虎,许志斌,罗湘宁. 2001
[10]极早熟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张崎峰. 2020
[11]正确认识转基因玉米安全和种质污染问题. 景希强,丰光,于兵,陈增齐,曲继林. 2013
[12]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应用研究的初探. 张小娟,郭凤琴,郭庆瑞,殷建军,王力. 2018
[13]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 柯永培,张彪,袁继超,肖小余,石海春,余学杰,孙群,赖仲铭,杨志荣. 2005
[14]玉米育种转型期种质资源的整理与利用. 李成,王瑞莲,王艺煊,陈阳,康洪彪,杨毅成,王兆娟. 2021
[15]2013—2018年全球玉米育种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齐世杰,赵静娟,郑怀国. 2020
[16]玉米品种江单6的选育. 付立新,刘畅,李春霞,龚士琛,李国良,王明泉,任洪雷,胡少新,杨剑飞,梁虹,扈光辉. 2020
[17]基于玉米50K芯片分析鲜食玉米温-热带杂种优势模式及其育种利用. 胡俏强,周玲,潘玖琴,吉善良,黄少华,周安来,孙雪花,郭华,赵涵,戴惠学. 2021
[18]玉米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田清震,谢传晓,李新海,李明顺,张世煌. 2006
[19]玉米育种效率的途径. 张润生,白永新,李鹏,张建华. 2013
[20]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郭贵青,邢荣平,焦建伟,武海丽,王文英,徐嘉,张晶晶.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作者:张虹;郭文柱;梁剑平;田志国;杜宪文
关键词:
-
甜玉米新品种中甜30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任军;杨久臣;杜荣才;田志国
关键词:
-
玉米新品种中单2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田志国
关键词:
-
施氮方式对糯玉米鲜穗产量及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者:盛耀辉;马兴林;侯立白;田志国;黄长玲
关键词:施氮方式;糯玉米;产量;营养品质
-
玉米新品种中糯301的制种技术
作者:肖风瑞;阮建华;白琼岩;田志国
关键词:
-
白粒优质糯玉米中糯309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作者:田志国
关键词:
-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的比较研究 Ⅱ.遗传方差、配合力及杂种优势
作者: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关键词:玉米;群体改良;改良MS1-HS联合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