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节位分蘖的QTL定位和互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华

作者: 姜华;赵江红;郭龙彪;姜亮;薛大伟;曾大力;钱前;孙国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高节位分蘖;加倍单倍体群体;数量性状基因座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157-1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节位分蘖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同时高节位分蘖与水稻的驯化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利用来源于窄叶青8号与京系17及春江06与台中本地1号的两个加倍单倍体(DH)群体(分别简称为ZJDH群体和TCDH群体)为材料,对水稻高节位分蘖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ZJDH群体中共定位到qHOT3、qHOT6-1和qHOT8等3个QTL,分别位于第3、6和8染色体上;对TCDH群体的QTL定位共检测到相关位点2个,分别位于第6和12染色体上。同时,在两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4对和7对上位性互作位点。QTL比较分析表明在两个群体中分别定位到的第6染色体上的QTL所在区间可能一致,说明水稻第6染色体对高节位分蘖具有重要的影响。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苗期抗旱性的QTL分析. 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汤圣祥,魏兴华. 2010

[2]稻米出饭特性QTL分析及遗传研究. 沈年伟,来凯凯,粘金沯,曾大力,胡江,高振宇,郭龙彪,朱丽,刘坚,董国军,颜美仙,钱前,张光恒. 2011

[3]两个水稻DH群体茎蘖消长的发育QTL分析. 姜华,姜亮,孙焕明,曾龙军,薛大伟,梁国华. 2008

[4]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QTL定位. 姜华,姜亮,赵江红,郭龙彪,孙焕明,薛大伟,曾龙军,曾大力,梁国华,钱前. 2008

[5]水稻剑叶角度的QTL分析. 董国军,藤本宽,滕胜,胡兴明,曾大力,郭龙彪,钱前. 2003

[6]水稻抗白叶枯病微效QTL的定位分析. 于彦春,滕胜,曾大力,董国军,钱前,黄大年,朱立煌. 2003

[7]水稻抗恶苗病微效QTL的定位. 杨长登,郭龙彪,李西明,季芝娟,马良勇,钱前. 2006

[8]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英文). 寒川一成,滕胜,钱前,曾大力,曾娟,钱忠海,朱立煌. 2003

[9]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张光恒,张国平,钱前,徐律平,曾大力,滕胜,包劲松. 2004

[10]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11]控制水稻粒重QTL的定位. 彭强,刘颖,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6

[12]水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分析. 彭强,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5

[13]籼稻资源WD15515中抗褐飞虱QTL的定位研究. 石少阶,王卉颖,上官欣欣,刘丙芳,荆胜利,杜波,陈荣智,祝莉莉,何光存. 2016

[14]不同温光条件下水稻抽穗期QTL的定位与分析. 王军,朱金燕,周勇,杨杰,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梁国华. 2016

[15]粳稻发芽期耐碱性的QTL检测. 祁栋灵,李丁鲁,杨春刚,李明哲,曹桂兰,张俊国,周庆阳,徐锡哲,张三元,韩龙植. 2009

[16]利用选择导入系进行水稻耐低磷鉴定与QTL定位分析. 任洁,赵秀琴,丁在松,项超,张晶,王超,张俊巍,Charles Augustino JOSEPH,张强,庞昀龙,高用明,石英尧. 2015

[17]影响水稻株高和剑叶宽主效QTL对人工选择的响应. 王韵,程立锐,郑天清,孙勇,周政,杨静,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09

[18]利用贝叶斯法进行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李茂柏,王慧,张建明,李丁鲁,杨润清,周宇琼,朴钟泽. 2009

[19]水稻种子休眠性QTL定位及其对干热处理的响应. 唐九友,江玲,王春明,刘世家,陈亮明,翟虎渠,吉村醇,万建民. 2004

[20]籼稻品种‘BP360e’抗褐飞虱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陶蓉,潘根,江玲,程遐年,刘裕强,万建民.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