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以离体叶片接种测定致病性的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江秀均

作者: 江秀均;柴建萍;占世丰;杨振国;谢道燕;倪婧;达爱斯;罗雁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桑褐斑病;病原菌;分离;离体接种;致病性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01 期

页码: 37-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桑褐斑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病原为桑粘格孢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分别采用4种方法从发病桑树分离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并以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比较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对离体桑树叶片感染率的影响及观察病斑数随接种时间的变化情况,筛选简便、有效的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鉴定方法。除组织块分离法外,采用分生孢子团块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改良稀释单孢分离法均可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株。离体桑树叶片以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接种病原菌后,其病斑数以及病情指数差异显著,病原菌以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法接种均可有效感染离体桑树叶片,其中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处理叶片的病斑数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108.83和60.00;用于接种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5×105m L-1有利于离体桑树叶片感染致病;随着接种病原菌后的时间延长,发病桑树叶片的病斑数逐渐增加。上述对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菌株致病性测定方法,可为桑褐斑病病原菌株的致病性分化研究和桑树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提供参考。

分类号: S888.71

  • 相关文献

[1]云南蚕区采集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江秀均,钟健,柴建萍,苏振国,黄俊荣,白兴荣. 2016

[2]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致病性和品种抗性研究. 杨晓蓉,李晓,周小刚,杨家秀,林勇,杨力,杨天智. 2004

[3]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对大豆幼苗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韩庆新,辛惠普. 1990

[4]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赵素微,王凤龙,张金合,陈伟. 2008

[5]华南蚕区桑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戴凡炜,罗国庆,王振江,李磊,唐翠明. 2012

[6]水产动物病原菌致病性胞外产物的研究进展. 牟海津,刘志鸿. 2000

[7]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张雪梅,刘明军,杨波,谭立新,张宁,玛依拉. 2009

[8]西瓜、甜瓜瓜亡革菌枯萎病及其致病性. 耿丽华,史越,宫国义,宋顺华. 2023

[9]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杨剑锋,王乐,张园园,林克剑,徐林波,刘爱萍. 2022

[10]鄂西北小麦全蚀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汪华,杨立军,曾凡松,喻大昭. 2014

[11]高粱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彭陈,何晓兰,黄益洪,徐照龙,郭士伟. 2014

[12]tRNA修饰酶GidA家族蛋白研究进展. 高婷,袁芳艳,刘泽文,刘威,周丹娜,杨克礼,段正赢,郭锐,梁婉,田永祥. 2019

[13]番茄溃疡病病原菌致病性的鉴定. 张庆萍,王燕春,徐佳,周艳芳,邱廷艳. 2016

[14]福建省豌豆根腐病病原及致病性研究. 陈庆河,翁启勇,何玉仙,赵健. 2004

[15]仔猪水肿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吴位珩,杨莉,任荣清,潘淑惠,伍春红. 2006

[16]甜樱桃果实采后致病菌的分离及定性分析. 张娜,关文强,阎瑞香,张平. 2012

[17]蚕豆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张慧,马连杰,冯牧野,卢文才,廖敦秀. 2018

[18]子莲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罗银华,刘波,朱育菁,肖荣凤,杨莹莹,杨盛春. 2012

[19]作物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及对四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郑果. 2005

[20]花椒根部腐烂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迎君,陈元平,杨丽,张义刚,张龑,周心智,张云贵.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