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生产波动分析及政策建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淑华

作者: 曹淑华;马卫鹏;聂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食生产;剩余法;波动分析;安徽省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15 期

页码: 265-27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系统分析安徽省粮食生产情况,为政府制定粮食生产政策提供参考,保障安徽省和中国粮食安全,以1978—2012年为研究时段,对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稻谷、玉米、小麦变化总体态势进行分析,并采用剩余法对安徽省1978—2012年粮食生产波动态势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小麦和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有所增加;安徽省粮食总量及稻谷、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波动情况存在的共同特征,即波动频繁,周期短,波幅大,都属于古典型波动,但在波动周期、波动幅度方面还是有所差异。波动周期相比较而言,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周期最为频繁,平均周期长度为2.81年;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安徽省小麦产量的波动周期最为频繁,平均周期长度为2.88年,稻谷的波动周期最短,为3.77年。波动幅度相比较而言,在平均波动幅度中玉米产量的波动幅度最大,为61.89%,小麦产量的平均波动幅度次之,为40.24%,稻谷产量的平均幅度第3,为23.56%,粮食总量产波动幅度最小,仅为19.77%。古典型波动相比较而言,粮食总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9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82%;稻谷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9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100%;小麦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8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77.78%;玉米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10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100%。结合粮食生产波动情况,提出了从耕地资源、水资源、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保持安徽省粮食生产稳产增长,减少粮食生产波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分类号: F326.11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曹淑华,聂雷,马卫鹏. 2014

[2]呼和浩特市蔬菜价格分析及发展对策. 李成蹊,庞杰,刘燕,杨志刚,王勇. 2015

[3]基于GARCH族模型的中药材市场连翘价格波动分析. 崔旭盛,李鑫,宗建新,刘灵娣,靳鹏博,董学会. 2021

[4]2007—2016年北京市大宗淡水鱼类价格波动分析. 胡婧,闫雪,孙英泽,欧阳海鹰,陈柏松,鲍思丛. 2018

[5]重庆与全国蔬菜零售价格波动的比较分析. 罗琴. 2024

[6]种业科技创新与粮食生产关系探讨. 孙振. 2014

[7]江西粮食生产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张道新,彭春瑞,涂田华,谢金水. 2010

[8]河北省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供需研究. 王慧军,李科江,马俊永,李英杰. 2013

[9]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地位及可持续发展的初步分析. 袁璋,许越先,吴凯. 2006

[10]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开乾. 2006

[11]当前农业创新发展的几个问题. 薛亮. 2016

[12]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及其对策探讨. 薛亮,杨永坤. 2015

[13]贵州粮食生产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 王天生,王瑶. 2009

[14]贵州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县域差异分析. 杨芳,舒田,黄娟. 2014

[15]河南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杨红旗,汪秀峰,郝仰坤. 2010

[16]新常态下增强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李保全,苏磊,路燕,李茜茜,田云峰. 2015

[17]正确认识粮食生产形势 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冯应新,陈炳东. 2001

[18]加强贵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探讨. 张宗义,王天生. 2004

[19]中国农田灌排事业、农业环境与粮食问题. 沈菊艳. 1999

[20]树品牌 创名牌 发展我国优质米产业. 蔡洪法.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