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成虫性比、日羽化节律及活动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冉红凡

作者: 冉红凡;路子云;刘文旭;屈振刚;李建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性比;羽化节律;活动规律;桃园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3 年 50 卷 06 期

页码: 1524-15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本文利用室内饲养观察、室外田间模拟、果园采集饲养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性比及日羽化节律;并利用性诱剂、糖醋液、黑光灯等诱集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1、田间采集调查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雌雄比例为1∶1.143,室内饲养雌雄比例为1∶1.708。2、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4:00—10:00,其中以6:00—8:00羽化率最高;梨小食心虫在室外羽化时间比室内推迟2 h左右,室外梨小食心虫比室内普遍晚4 d羽化,这可能与室外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关;雌虫羽化较雄虫早1~2 d;3、性诱剂和糖醋液诱集成虫高峰时间均为晚上20:00—22:00,说明梨小食心虫无论雄虫还是雌虫都在此期间活动;夜间各个时间段利用黑光灯都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趋光性。结论:梨小食心虫雌雄比例为1∶1.1~1.7,主要在早晨及上午羽化,雌虫较雄虫先羽化;在果园活动时间主要为晚上20:00—22:00。本结果可为梨小食心虫的田间性诱剂监测和诱捕、迷向防治提供指导。

分类号: S436.6

  • 相关文献

[1]基于物联网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日活动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赵龙龙,周旭凌,胡增丽,李庆亮,张未仲,刘朝红,韩凤,李捷,杜海燕. 2017

[2]晚熟桃园梨小食心虫越冬茧的空间分布研究. 王越辉,马之胜,贾云云,李海山,马铭锋,杜润生. 2014

[3]几项技术措施对桃园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王越辉,白瑞霞,马之胜,贾云云,李海山,马铭泽. 2015

[4]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张红梅,徐兴才,陈福寿,王燕,陈宗麒,陶耀明,杨艳鲜. 2016

[5]黄土高原半干旱浅山丘陵沟壑区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研究. 王晨冰,高俊商,王发林. 2018

[6]梨小食心虫迷向散发器在桃园的防治效果评价. 李雪娇,赵世恒,高润蕾,云晓鹏. 2019

[7]生草桃园不同诱捕方法对梨小食心虫监测效果研究. 张译文,牛茹萱,赵秀梅,王晨冰,王发林. 2020

[8]桃园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应用试验初报. 陈建军. 2017

[9]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成虫对不同诱捕器的趋性研究. 朱更瑞,王新卫,方伟超,冯义彬,王小丽,陈领豫,胡晓晶. 2014

[10]桃树梨小食心虫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马爱红,李文林,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孙海鹏,李建成. 2016

[11]梨小食心虫在桃园中发生危害的“边缘效应”研究. 康总江,朱亮,宫亚军,石宝才. 2012

[12]兰州生草桃园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发生规律调查. 张译文,牛茹萱,王卫成,王晨冰,王发林. 2023

[13]多年迷向防治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控制作用评估. 金唯新,姜义平,沈斐,王汝艳,高寒,万成东,肖留斌. 2022

[14]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李唐,连梅力,马平顺,张筱秀,周运宁. 2010

[15]山东泰安肥城桃产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模型研究. 李晓军,翟浩,王涛,李红,王长君. 2013

[16]大面积连片应用性迷向素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郭晓军,肖达,王甦,李姝,张帆. 2017

[17]兰州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陈建军,牛茹萱,赵秀梅. 2015

[18]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封云涛,庾琴,刘中芳,高越,张润祥,史高川,范仁俊. 2013

[19]几项技术措施对桃园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英文). 王越辉,白瑞霞,马之胜,贾云云,李海山,马铭泽. 2016

[20]光周期对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影响. 孙晓婷,徐瑞斌,葛世帅,付晓伟,赵新成,吴孔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