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对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红梅
作者: 陈红梅;钱笑杰;赵琳;陈晓玲;李清华;黄双勇;王飞;易志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石灰;酸性土壤;土壤pH;细菌群落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99-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生石灰对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培育试验,设置不同生石灰用量处理,分别为0 g·kg-1(对照,T1)、 1.2g·kg-1(T2)、2.4 g·kg-1(T3),采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石灰施用量处理90 d后蜜柚果园土壤酸度、碳氮含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与未添加生石灰的对照处理相比,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后,土壤pH值增加0.91~1.70,交换性铝降低60.00%~99.17%,总碳、总氮分别增加10.27%~39.29%、12.84%~34.86%,铵态氮降低27.74%~33.84%,硝态氮增加3.45%~42.70%。随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细菌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7.68%~74.15%、46.40%~73.70%、9.53%~14.9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3个处理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20%),嗜酸栖热菌属(Acidothermus)是优势菌属,且pH越低,相对丰度越高。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增加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提高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化学性质总共解释69.32%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pH影响最大。【结论】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能显著提升土壤pH,降低交换性铝,维持土壤总碳、总氮含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建议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生石灰用量为2.4 g·kg-1。
分类号: S666.3%S153%S154.3
- 相关文献
[1]罗汉果芽枯病病菌及防治技术研究. 陈作胜. 2001
[2]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对酸化川党参土壤的改良效果. 周武先,何银生,朱盈徽,张美德,段媛媛,黄大野,徐大兵,艾伦强. 2019
[3]"天脊"土壤调理剂在湘南稻田施用效果. 王旭,高鹏,雷星宇,高菊生,屈喜燕,杨志长. 2020
[4]施用生石灰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先,邹朝辉,邵赛,刘德林. 2012
[5]攀枝花烟区生石灰施用量与土壤养分及烤烟质量的关系(英文). 张宗锦,庞良玉,官宇,汪莹. 2015
[6]生石灰对铅污染酸性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烟草铅含量的影响. 淡俊豪,齐绍武,朱益,靳辉勇,梁仲哲. 2018
[7]香菇高粱菌种制作工艺的优化. 段超,贾峥嵘,杨杰,陈丽,薛变丽. 2018
[8]生石灰施用增加了酸性双季稻田氮素氨挥发损失. 彭华,李尝君,蔡佳佩,纪雄辉. 2017
[9]攀枝花烟区生石灰施用量与土壤养分及烤烟质量的关系. 庞良玉,官宇,蒋长春,潘兴兵,汪莹,辜运负. 2015
[10]生石灰带对蜗牛的阻隔效果试验. 陈艳丽,章金明,林文彩,吕要斌. 2015
[11]施用生石灰对精养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陶玲,李晓莉,朱建强,李谷,李荣. 2017
[12]皖南酸性红黄壤施用不同石灰质矿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武际,朱宏斌,王文军. 2004
[13]农业用生石灰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研究. 唐友云,李海露,李微艳,孙玉桃,邓海林,杨茜,吴小丹,黄凤球. 2022
[14]生石灰清塘后主要理化因子变化与鱼种适宜下塘时间的研究. 樊均德,许勤智,周波,卢华,徐飞. 2012
[15]天然富硒土壤施用生石灰对稻米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 张标金,史华新,昌晓宇,张祥喜,戴廷灿. 2023
[16]生石灰降低南极磷虾酶解液中氟含量的研究. 吕传萍,李学英,杨宪时,郭全友. 2012
[17]施用生石灰对不同品种水稻镉吸收能力的影响. 高云华,周波,李欢欢,李柏生. 2015
[18]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对晚稻生长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文炯,李祖胜,许望龙,陈鸽,白玲玉,曾希柏,吴家梅. 2019
[19]生石灰对镉胁迫下土壤酸碱度和烟叶镉含量的影响. 淡俊豪,齐绍武,朱益,靳辉勇,梁仲哲. 2017
[20]硅钙肥、生石灰、硫肥三因素二次多项式回归大豆产量效应分析.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郭玉红.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尾丝蛋白在噬菌体吸附鸭疫里默氏菌中的作用
作者:刘娜;黄瑜;陈红梅;江南松;刘荣昌;傅光华;傅秋玲;梁齐章;万春和;李昂;程龙飞
关键词: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尾丝蛋白;吸附
-
河南省地黄病毒病病原鉴定及主要病毒的分子变异分析
作者:秦艳红;文艺;高素霞;张德胜;刘玉霞;刘永康;李绍建;赵正伟;王凤丽;王飞;鲁传涛
关键词:
-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米质鉴定与评价
作者:李清华;郑长林
关键词:水稻;品比;稻米品质;鉴定;评价
-
辣椒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李宁;尹延旭;王畅;王飞;姚明华;范书云
关键词:辣椒;SUTs家族;生物信息分析
-
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宿主谱的拓宽
作者:程龙飞;江南松;刘荣昌;傅秋玲;梁齐章;万春和;黄瑜;傅光华;陈红梅
关键词: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拓宽
-
黑曲霉酸性蛋白酶Pr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作者:李炳坤;郑毅恒;王飞;成莉凤;李丁
关键词:毕赤酵母;酸性蛋白酶PrA;信号肽;基因剂量;分子伴侣;高密度发酵
-
饲用玉米镰孢菌毒素污染控制
作者:黄翠;兰静;赵琳;李宛;倪蓓;赵红华;柴孟龙
关键词:饲用玉米;镰孢菌毒素;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