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功能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与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晨
作者: 梁晨;李建平;李俊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乡村振兴;协调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ISSN: 1005-9121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19-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目的]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基于"三生"功能界定农村人居环境内涵,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内在协调机制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部门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2011—2019年我国30省(市、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结果] 2011—2019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优化空间很大;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区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普遍较低。[结论]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将30省(区、市)划分为经济超前型、趋于同步型、经济制约型和低质协调型4大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分类号: D422.6
- 相关文献
[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周霖,吴兆娟,高冬梅,屈二千. 2024
[2]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83村1362份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韩振,罗尔呷,刘合光. 2024
[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 王佳锐,吴国胜,郑向群,王德甫,申锋,魏孝承. 2024
[4]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解析与对策研究. 周中仁,陈玛琳,陈慈,张慧智. 2024
[5]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策. 姜莹,聂明珠. 2022
[6]新农村生活环境简析. 张英惠,张健,陶蕊. 2015
[7]浅论“农业环境”与“农村环境”. 高怀友,郎林杰. 2000
[8]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及对策研究. 张琦. 2018
[9]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历史沿革及现代化架构. 向雁,侯艳林,张维理,陈印军. 2022
[10]河北省农村环境现状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丁渠,马晓萍. 2012
[11]农业工程事业方兴未艾前途无量. 徐冠仁. 1982
[12]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林真,李卫华,丁洪. 2007
[13]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 2014
[14]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 李景秀,李向伟,孔立. 2016
[15]基于锡尔系数的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及协调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张星星,周建农,彭爱东. 2012
[16]重庆市循环农业的区域测度分析. 陈玉成,杨志敏,陈庆华,张士功,周丽娟. 2008
[17]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影响因素及其长效机制建构. 金丹,赵松林. 2020
[18]天津市宝坻区人居环境治理问题. 白雪,冯桂苓. 2019
[19]甘肃省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刘锐,邓辉,王翠云. 2020
[20]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典型模式-基于第1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的数据. 罗娟,姚宗路,孟海波,赵立欣,冯晶,任雅薇,袁艳文.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贵州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实践、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作者:向雁;李俊杰;侯艳林
关键词: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实践;困境;贵州省
-
基于GYT双标图对北部冬麦区国审小麦品种的回溯分析
作者:张笑晴;许乃银;孙晶;刘素娟;梁晨;刘林斌;徐剑文;许栩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审定;品种分类;多性状;GT双标图;GYT双标图;北部冬麦区
-
衣康酸单乙酯钆改性天然胶乳防热氧老化研究
作者:李永振;谢莉词;李俊杰;李程鹏;吕明哲
关键词:天然胶乳;衣康酸单乙酯钆;耐热性;热氧老化性能
-
承德无角山羊耳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冷冻保存研究
作者:孙清漪;李梦奇;赵炜;张文涛;张效生;张金龙;张洪军;房晓欢;陶晨雨;夏威;李俊杰
关键词:承德无角山羊;成纤维细胞系;冷冻保存;甜菜碱
-
低温和土壤偏干对玉米发芽的影响试验研究
作者:李建平;任景全;马艳敏;王冬妮;曹铁华;杨会兵;陈长胜
关键词:低温;土壤偏干;玉米;发芽;品种
-
数字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作者:梁晨;张华;周志刚;陈楠;暴愿达
关键词:数字技术;水产养殖;应用进展;展望;人工智能
-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藏粮于地”的模式和效果
作者:李俊杰;肖琴;吴海霞;李建平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农地金融;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贷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