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型桁架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及稳定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公丕海

作者: 公丕海;郑延璇;李娇;关长涛;崔勇;李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塔型桁架人工鱼礁;图像粒子测速;流场效应;稳定性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1021-10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塔型桁架人工鱼礁模型在6种换算流速0.031 m/s、0.063 m/s、0.095 m/s、0.126 m/s、0.158 m/s和0.190 m/s (实际流速0.2 m/s, 0.4 m/s, 0.6 m/s, 0.8 m/s, 1.0 m/s和1.2 m/s)下产生的流场效应与物理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速达到1.2m/s时,礁体不会发生漂移和倾覆,说明该礁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单体礁在45°和90°迎流方式下,最大上升流流速和上升流平均流速随来流速度增加而递增,90°摆放单体礁最大上升流流速为来流速度的15.6%~21.0%, 45°摆放单体礁最大上升流流速为来流速度的16.3%~23.5%;上升流面积和高度随来流速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均在来流速度为0.095 m/s时出现最大值;缓流区面积均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来流速度下, 45°迎流时礁体缓流区面积大于90°迎流;在45°和90°摆放方式下,缓流区长度与礁高比值均随来流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逐渐平缓;45°迎流时缓流区长度为礁体高度的13~24倍, 90°迎流时缓流区长度为礁体高度的11~22倍.塔型桁架人工鱼礁礁体前后没有涡流形成,但具有较好的缓流作用,在礁体后方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缓流区.

分类号: S953.1

  • 相关文献

[1]镂空方型增殖礁上升流特性的粒子图像测速试验. 李娇,张秀梅,关长涛,郑延璇,黄滨,崔勇. 2014

[2]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数值模拟与仿真研究. 崔勇,关长涛,万荣,李娇,黄滨. 2009

[3]布设间距对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崔勇,关长涛,万荣,李娇,黄滨. 2011

[4]三种叠放形式的圆管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数值模拟与PIV试验研究. 郑延璇,梁振林,关长涛,宋协法,李娇,崔勇,李强,单晓鸾,徐雯雯. 2014

[5]三圆管型人工鱼礁布设间距的数值模拟及物理稳定性研究. 关长涛,李梦杰,郑延璇,李娇,崔勇,李真真,王腾腾. 2016

[6]基于结构差异性正方体鱼礁的流场效应研究. 郭禹,秦传新,章守宇. 2022

[7]正方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试验研究. 刘彦,赵云鹏,崔勇,董国海. 2012

[8]玫瑰茄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叶春勇,梁红,蒋行根,池广友. 2001

[9]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徐文静,杜茜,赵洪锟,董英山,周义发. 2008

[10]山芹菜饮料的研究. 王薇. 1997

[11]酶解法提取枣汁的研究. 杜剑. 2013

[12]DTOPSIS法在农作物品种稳定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初探. 曹荣祥,戎新祥,庞廷峰,童晓利,王庆南,赵何娟. 1999

[13]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白江平,李其义. 2012

[14]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段正凤,吴宗桃,李福星,甘雨. 2017

[15]丝素蛋白的胶凝和凝胶稳定性的研究. 胡国梁,朱良均,姚菊明,陈国定,闵思佳. 1999

[16]5个油用向日葵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苏志芳,包海柱,马庆,郝水源. 2014

[17]贵州省干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牟玉梅,赖卫,刘崇政,姜虹,杨红. 2016

[18]红麻品种浙红3号产量稳定性及其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俞琦英,阮关海,李祖士,许小江. 1998

[19]DQSY型模拟降雨装置研制通报. 党福江,戈素芬,郑娟. 2006

[20]苏云金杆菌可溶性增效物质的增效活性. 杨自文,王开梅,张志刚,镇达,吴继星,钟连胜,岳书奎.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