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以CsSAMDC基因表达分析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吉宇

作者: 张吉宇;王彦荣;南志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无芒隐子草;SAMDC;相对定量;绝对定量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ISSN: 1671-8135

年卷期: 2009 年 29 卷 08 期

页码: 86-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无芒隐子草干旱诱导的cDNA文库中获得的SAMDC序列为基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同时结合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方法,以分析无芒隐子草SAMDC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胁迫梯度下的表达为案例,详细介绍并比较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在基因表达方面的应用。分别采集无芒隐子草幼苗自然干旱0,2,4,6,8,10d以及恢复浇水1,4d的叶片和根系材料,相对定量采用2-△△CT法;以相应基因的质粒扩增产物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对定量PCR的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而后筛选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以内参基因获得的标准化因子对绝对定量数据进行标准化。相对定量2-△△CT法结果显示,CsSAMDC基因在干旱胁迫8d后,叶片中的表达量为胁迫前的0.62±0.13倍,根中的表达量为胁迫前的5.93±0.71倍。绝对定量表明,CsSAMDC基因只在胁迫第8d和第10d的根组织中检测到表达量显著增大,胁迫第4~6d和恢复浇水后1~4d,CsSAMDC基因在叶和根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降低。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在CsSAMDC基因表达研究中显示相对一致的趋势。

分类号: Q78

  • 相关文献

[1]荧光定量PCR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唐永凯,贾永义. 2008

[2]以梅花鹿P21基因为模板比较相对和绝对荧光定量PCR的准确性. 王大涛,郭倩倩,朱宏伟,刘振,王桂武,李春义. 2013

[3]斑茅SAMDC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分析. 蔡秋华,张积森,刘文荣,饶进,翁笑艳,陈如凯,张木清. 2009

[4]高羊茅黔草1号SAMDC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曾庆飞,杨春燕,李小冬,吴佳海,王小利. 2015

[5]多胺生物合成途径中两个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 吕焕青,王志敏,汤青林,田时炳,王永清,宋明. 2015

[6]采前外源多胺预处理对杏鲍菇内源多胺及乙烯的诱导分析. 黎春红,张雷刚,罗淑芬,周宏胜,胡花丽,邵彬,李鹏霞. 2023

[7]数字PCR技术及其在检测领域的应用. 冯秀晶,易红梅,任星旭,任佳丽,葛建镕,王凤格. 2020

[8]水稻黑条矮缩病株不同分蘖内病毒含量分析. 王海涛,宛柏杰,董岩,王满,徐秋芳,周益军. 2021

[9]基于RT-PCR对低温沼气发酵过程中巴氏德醋杆菌的分析. 代金平,冯蕾,谢玉清,王志方,陈竞,王小武,周留艳,张慧涛,古丽·艾合买提,杨新平. 2022

[10]混合感染番木瓜PRSV/PLDMV株系基因组全长cDNA的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刘芳,庹德财,沈文涛,言普,黎小瑛,周鹏. 2016

[11]数字PCR在转基因定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斯能武,李俊,武玉花,吴刚,张丽. 2021

[12]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镰刀菌Real-time Q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秀宇,林凡云,吴季荣,曹欢,史建荣. 2012

[13]HSA转基因水稻二重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李晓飞,姚晓青,闫晓红,李俊,朱莉,吴刚,罗军玲. 2022

[14]生物炭协同暗管排水对滨海盐碱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田雨雨,李东伟,曲子良,荆锐,赵青青,周新国. 2024

[15]乌鲁木齐10号冷泉细菌群落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唐凤,史应武,李萍,罗娇,晁群芳. 2015

[16]坦布苏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王楠楠,刘芳,许漩,张世伟,聂睿,殷冬冬,刘光清,王桂军. 2015

[17]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分析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标记基因EPSP拷贝数. 王犇,张春,李向龙,张中保,邹华文,吴忠义. 2017

[18]利用不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相对基因表达差异. 余舜武,刘鸿艳,罗利军. 2007

[19]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的建立. 李亮,赵新,刘娜,尚宏丽,王永,兰青阔,柏韵,王宁. 2018

[20]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奶牛瘤胃纤维降解菌相对定量方法的研究. 呼和,嘎尔迪,贾仙宝,金海.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