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剑叶角度的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国军

作者: 董国军;藤本宽;滕胜;胡兴明;曾大力;郭龙彪;钱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剑叶角度;加倍单倍体群体;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3 年 17 卷 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剑叶角度差异显著的籼稻窄叶青 8号和粳稻京系 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为材料 ,在抽穗期测量其剑叶角度 ,并利用该群体构建的分子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分析。分别在第 1、2、3和 12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QTL(qFLA 1、qFLA 2、qFLA 3和qFLA 12 ) ,贡献率分别为 10 .6 %、11.8%、9.8%和 8.1%,其中qFLA 1、qFLA 2的加性效应来自京系 17,qFLA 3和qFLA 12的加性效应来自窄叶青 8号。多个增效等位基因的聚合明显提高剑叶角度。讨论了这些控制剑叶张开性状的QTL在常规稻和杂交稻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11.01

  • 相关文献

[1]水稻剑叶角度与主穗产量的遗传剖析. 张克勤,戴伟民,樊叶杨,沈波,郑康乐. 2008

[2]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张光恒,张国平,钱前,徐律平,曾大力,滕胜,包劲松. 2004

[3]两个水稻DH群体茎蘖消长的发育QTL分析. 姜华,姜亮,孙焕明,曾龙军,薛大伟,梁国华. 2008

[4]水稻苗期抗旱性的QTL分析. 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汤圣祥,魏兴华. 2010

[5]稻米出饭特性QTL分析及遗传研究. 沈年伟,来凯凯,粘金沯,曾大力,胡江,高振宇,郭龙彪,朱丽,刘坚,董国军,颜美仙,钱前,张光恒. 2011

[6]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QTL定位. 姜华,姜亮,赵江红,郭龙彪,孙焕明,薛大伟,曾龙军,曾大力,梁国华,钱前. 2008

[7]水稻抗白叶枯病微效QTL的定位分析. 于彦春,滕胜,曾大力,董国军,钱前,黄大年,朱立煌. 2003

[8]水稻抗恶苗病微效QTL的定位. 杨长登,郭龙彪,李西明,季芝娟,马良勇,钱前. 2006

[9]水稻高节位分蘖的QTL定位和互作分析. 姜华,赵江红,郭龙彪,姜亮,薛大伟,曾大力,钱前,孙国昌. 2011

[10]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英文). 寒川一成,滕胜,钱前,曾大力,曾娟,钱忠海,朱立煌. 2003

[11]QTL技术在水稻耐盐育种上的应用. 谢树鹏,李俊峰,张广彬,聂守军,高世伟,刘立超. 2010

[12]不同年份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许凌,张亚东,朱镇,赵凌,赵庆勇,张巧凤,王才林. 2008

[13]水稻顶部三叶与穗重的关系及其QTL分析. 王一平,曾建平,郭龙彪,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应存山,罗利军. 2005

[14]水稻粒厚主效位点qGT8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罗正良,任鄄胜,吴贤婷,陆贤军,苏相文,吕建群,任光俊. 2015

[15]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等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叶昌荣. 2001

[16]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 林鸿宣,庄杰云,钱惠荣,陆军,闵绍楷,熊振民,郑康乐,黄宁. 1996

[17]水稻耐热性QTL鉴定的研究进展. 杨梯丰,刘斌. 2009

[18]水稻剑叶全氮含量及其变化的遗传分析. 杨权海,王春明,胡茂龙,张迎信,翟虎渠,万建民. 2005

[19]玉米八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鉴定. 曹晓良,翟立红,刘瑞响,陶勇生,张祖新. 2012

[20]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对高温耐性的QTL分析. 朱昌兰,江玲,张文伟,王春明,翟虎渠,万建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