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DH群体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峰

作者: 陈峰;朱其松;张士永;严长杰;汤述翥;杨连群;周继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花药培养;DH群体;SSR标记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09 年 01 期

页码: 23-26

摘要: 利用花药培养,构建了武运粳8号×农垦57的加倍单倍体群体(DH群体),其含有130个稳定株系,对该群体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多数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SSR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筛选,其中60对引物具有多态,多态频率约为12.0%,利用这些多态性的SSR标记对各株系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绝大多数SSR位点符合1∶1的分离比例。武运粳8号和农垦57对DH群体的贡献率分别为0.504和0.496,这表明:该DH群体是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理想群体。

分类号: S511.035.2

  • 相关文献

[1]水稻籼粳交DH群体的构建及其基因型偏态分离分析. 季芝娟,叶胜海,马良勇,李西明,王晓光,蔡晶,别文力,杨长登. 2008

[2]小麦花药培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海燕,康明辉,黄冰艳,赵永英,张丹,相志国,李莉,范黎明. 2011

[3]3个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苗期抗病性研究. 陈斌,耿三省,赵泓,张晓芬,张宝玺,刘凡. 2010

[4]大麦DH群体在耐低氮相关遗传连锁图谱初步构建中的运用. 李梁,陈志伟,杜志钊,高润红,陆瑞菊. 2012

[5]一个白菜DH群体的SSR标记分析. 汪骞,张慧,武剑,王晓武. 2008

[6]水稻再生能力和头季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谭震波,沈利爽,陆朝福,陈英,朱立煌,周开达,袁祚廉. 1997

[7]蒸煮营养品质性状在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的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叶胜海,季芝娟,刘丙新,马良勇,李西明,张小明,杨长登. 2011

[8]稻米胚重相关性状QTL分析. 张光恒,曾大力,郭龙彪,董国军,钱前,张国平,滕胜,朱立煌. 2005

[9]对水稻种子耐储性QTL的研究. 黄祎雯,孙滨,程灿,牛付安,周继华,张安鹏,涂荣剑,李瑶,姚瑶,代雨婷,谢开珍,陈小荣,曹黎明,储黄伟. 2022

[10]水稻稻瘟病抗性QTL的定位分析. 杨小林,戚华雄,殷得所,曾凡松,张舒,喻大昭. 2012

[11]水稻DH群体苗期耐低氮能力QTL定位分析. 郑修文,张文会,赵志超,陈修来,张博. 2010

[12]两个水稻DH群体发芽期和幼苗前期耐碱性状QTL定位比较. 程海涛,姜华,颜美仙,董国军,钱前,郭龙彪. 2008

[13]超级稻品种中嘉早17高产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胡大维,圣忠华,陈炜,李潜龙,魏祥进,邵高能,焦桂爱,王建龙,胡培松,谢黎虹,唐绍清. 2017

[14]水稻芽期与幼苗前期耐碱性状QTL定位. 程海涛,姜华,薛大伟,郭龙彪,曾大力,张光恒,钱前. 2008

[15]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及其育种应用的研究进展. 姚栋萍,李莺歌,吴俊,伍富根,邓启云. 2015

[16]花药培养在中美水稻杂交新品系选育中的应用. 余波,李闯,曾生元,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周义文,姚维成,孙立亭,杜灿灿,龚红兵. 2017

[17]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花药培养条件的研究. 邓晓湘,符习勤. 2000

[18]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迟铭,方兆伟,李健,樊继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1

[19]水稻花药培养研究综述. . 1992

[20]花药培养在粳型不育系快速选育上的应用. 余波,林添资,景德道,龚红兵,钱华飞,李闯,周义文,曾生元,于苗苗,盛生兰.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