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早熟桃幼胚培养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际君
作者: 朱际君;汪祖华;蔡兴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桃;幼胚培养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5 年 03 期
页码: 41-43
摘要: 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H.B.Tukey种胚培养法培育早熟桃品种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对果实生育期70—75天的品种,胚发育指数(PF_1值,胚长/种子长)约0.7左右的桃胚可以培养成苗。1983年西北农学院指导选用Tukey和Norstoy两种培养基转换培养,获得PF_1平均值0.42的幼胚成苗。 本试验在1982—1983年研究改进种胚培养技术,提高种胚萌发率和移苗成活率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基的改进,使小如芝麻和PF_1值0.1的幼胚形成桃苗,并获得较高的成苗率和较好的幼苗素质。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如何加快作物遗传改良的速度. 王海波,王彦霞,赵和. 2003
[2]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力的遗传研究. 徐星明,于飞,胡适全. 1991
[3]幼胚培养创造2抗白粉病簇毛麦6VS端体. 李辉,陈孝. 2002
[4]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萝卜与大白菜的属间杂种. 赵德培. 1983
[5]提高小麦×鸭茅状摩擦禾杂交组合的小麦单倍体植株成苗率的探索. 刘少翔,闫贵云,孙玉,孙善澄. 2008
[6]我国新育成小麦主推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张伟,赵佩,杜丽璞,王轲,叶兴国. 2013
[7]四川小麦优良受体基因型筛选及农杆菌转化因素优化. 张洁,宣朴,余桂容,张军,陈谦,王颖,尹春蓉,郭元林. 2019
[8]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9]非AA染色体药用野生稻的利用研究. 冯锐,郭辉,唐建淮,朱汝才,刘百龙. 2009
[10]一个新的抗黄矮病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 林志珊,崔志富,辛志勇,杜丽璞. 2005
[11]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姚翠琴,邵琳,苏敬国,李新杰,王子霞. 2010
[12]γ射线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变效应的研究. 何世贤,姚文国,时香玉,刘金元,孙桂芝. 1993
[13]幼胚培养创造抗白粉病簇毛麦6VS端体(英文).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杜丽璞,马有志. 2002
[14]利用野生种质构建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源的研究. 王德兴,崔良基,C.C.JAN. 2007
[15]外源DNA导入小麦后D_0代的幼胚离体培养. 叶春雷,欧巧明,倪建福,杨随庄. 2007
[16]Pina和Pin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硬粒小麦中的转化. 李根英,夏兰芹,夏先春,何中虎. 2007
[17]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 2005
[18]麦芽提取物对小麦幼胚成苗培养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19]小麦品种无性系变异改良技术研究. 许玉娟,朱晋云,杨丽萍,亢秀丽,张明义. 2007
[20]新铁炮百合品种沈香一号的幼胚培养研究. 陈丽静,马爽,张晓光,张丽,钟鸣,明军,李天来,陶承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中晚熟罐藏黄桃新品种金莹和金艳的选育
作者:汤秀莲;郭洪;汪祖华;陆振翔;马瑞娟;俞明亮;周建涛;赵密珍;蒋翰群;惠金柱
关键词:
-
特早熟优质水蜜桃——霞晖1号
作者:汪祖华;汤秀莲;郭洪;马瑞娟;陆振翔;何义;周建涛;赵蜜珍;俞明亮
关键词:
-
中熟鲜食与制罐兼用桃新品种“朝晖”
作者:汪祖华;史幼珠;段辛楣;汤秀莲;郭洪;史梅英
关键词:桃;品种;朝晖
-
野生棉与栽培棉种间杂交胚珠离体培养的胚胎发育研究
作者:尚富德;胡绍安;李扬汉;蔡兴元
关键词:棉属;种间杂交;胚珠培养;胚胎发育
-
李、杏、梅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同工酶研究
作者:汪祖华;陆振翔;郭洪
关键词:李;杏;梅;同工酶
-
核果类种花粉形态研究初报
作者:周建涛;汪祖华
关键词:核果类;花粉形态
-
桃品种演化及分类研究-同工酶分析
作者:汪祖华;陆振翔;陆秀华
关键词:桃;品种;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