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抗炭疽病资源筛选及病情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婧

作者: 徐婧;姜钰;胡兰;刘可杰;徐秀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炭疽病;抗性鉴定;产量损失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9 年 52 卷 22 期

页码: 4079-40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针对高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在生产上突发流行问题,以利用寄主抗病性控制病害为目的,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筛选高粱抗炭疽病资源,明确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关系,为高粱抗炭疽病育种和田间病害产量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2016—2017年连续2年以高粱炭疽病菌(C.sublineolum)菌株SY-1为供试菌株,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74份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抗高粱炭疽病特性进行测定和评价;利用已知对高粱炭疽病抗性不同的20份高粱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测定病害不同程度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并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高粱主要产量性状与炭疽病为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从供试的74份资源中,筛选出表现高度抗病(highly resistant,HR)资源21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28.38%;抗病(resistant,R)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6.22%;中度抗病(moderately resistant,MR)资源2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5.14%;感病(susceptible,S)资源8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0.81%;高度感病(highly susceptible,HS)资源7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9.46%。病害严重程度与产量损失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炭疽病对高粱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影响显著,不同病情级别间的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差异显著;病害严重程度(1—9级)间的穗粒重损失率幅度为0.37%—78.00%,千粒重损失率为0.03%—44.43%。相关分析表明,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与病害级别均呈指数相关,随着病害级别的升高,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逐渐升高,且穗粒重损失率比千粒重损失率升高更快。病害严重度与症状表现关系密切,高度抗病(1级)资源的病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小斑点,无分生孢子盘产生;抗病(3级)资源的病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及椭圆形小型病斑,有零星分生孢子盘;中抗(5级)资源植株叶片上有大量不规则圆形、椭圆形斑点,有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形成,穗枝梗亦有椭圆形斑点;感病(7级)资源植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病斑,有大量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形成,穗部枝梗病斑明显,部分叶片枯死,个别植株近于死亡。高度感病(9级)资源植株叶片上病斑连片,有大量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穗部枝梗病斑较多,大部分叶片枯死,植株近于死亡。【结论】筛选出21份高抗资源,明确了高粱炭疽病病情级别与高粱产量损失呈指数相关,随着病害级别的增高,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相应升高。此外,高粱炭疽病不同病情级别相对应病害症状明显不同。

分类号: S435.14

  • 相关文献

[1]西南糯红高粱抗炭疽病资源筛选及病情危害研究. 应恒,张继伟,殷勇,张林,张德银,周俊辉. 2023

[2]高粱种质资源抗靶斑病和炭疽病鉴定与评价. 徐婧,胡兰,姜钰,程洪森,徐秀德. 2023

[3]花生抗网斑病品种筛选及抗病性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许曼琳,张霞,吴菊香,于静,郭志青,李莹,谢宏峰,谭德云,周如军,迟玉成. 2021

[4]玉米品种(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研究. 王连生,刘克明,刘玉瑛,苏海,朱小阳,吴全安. 1993

[5]玉米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测定. 王连生,刘克明,刘玉英,苏海,朱小阳,吴全安. 1993

[6]亚洲玉米螟在高粱上蛀孔分布及其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段有厚,孙广志,邹剑秋,卢峰. 2008

[7]菜豆抗炭疽病苗期鉴定条件优化及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韩启厚,古瑜,于海龙,夏俊峰,刘惠静,岳欣,郎朗. 2013

[8]草莓促成品种和杂交单株对炭疽病抗性的鉴定. 于红梅,赵密珍,钱亚明,王壮伟. 2011

[9]亚麻抗炭疽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与鉴定方法筛选. 李富恒,王晓宇,杨学,李柱刚,曲迪,朱会杰,徐清华. 2013

[10]13个菜心品种对菜心炭疽病的抗性鉴定. 蓝国兵,于琳,何自福,佘小漫,汤亚飞,邓铭光. 2017

[11]不同苎麻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初报. 曾向萍,王会芳,陈圆,陈绵才. 2014

[12]加工辣椒抗炭疽病材料筛选. 黄任中,吕中华,林清,黄启中,史思茹. 2005

[13]贵州地方高粱抗炭疽病资源的田间鉴定. 陈满静,曹绍书,谭金玉,阮仁超,李青风,高杰,彭秋,郑常祥,邓小锋. 2021

[14]高粱炭疽病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邓小锋,彭秋,李青风,刘天友. 2019

[15]高粱炭疽病发生与有效控制研究进展. 杨蕾,姜钰,徐秀德. 2005

[16]高粱炭疽病研究进展. 韦丽纯,李赟,陈合云,郑学强,刘合芹,刘秀慧,邹桂花. 2022

[17]重庆高粱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王秋月,黄娟,李四光,张亚勤,李泽碧,刘永琴,周瑜. 2024

[18]山西省高粱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利用评价. 张桂香,史红梅,宋旭东. 2008

[19]中国高粱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初报. 王明珍,朱志华,张晓芳. 1992

[20]高粱种质资源病虫害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胡兰,徐婧,闫继辰,姜钰.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