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灌区近50年北移冬小麦越冬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姗姗

作者: 马姗姗;马世铭;张晓煜;许吟隆;王雅琼;高静;邵丹;莫志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化;北移冬小麦;越冬期;宁夏引黄灌区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1000-6362

年卷期: 2011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565-57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宁夏引黄灌区所辖市(县)的11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的逐日温度数据,分析了当地北移冬小麦种植区各项温度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宁夏引黄灌区1月极端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19.8℃,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升高了3.9%;1月的平均温度为-7.4℃,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升高了12.8%,1月平均气温低于-9℃的年数减少了75%,说明宁夏引黄灌区北移冬小麦已经处于冬小麦种植北界内的适宜种植区;北移冬小麦生育期≥0℃积温平均值为1969.6℃.d,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增加了11.1%,但无论冬小麦北移之前还是之后,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生育期≥0℃积温都能保证冬小麦正常生长;北移冬小麦越冬前≥0℃积温平均值为363℃.d,北移后比北移前增加了10.3%,接近华北冬小麦生长所需冬前≥0℃积温400℃.d的下限;越冬期负积温平均值为-586℃.d,北移后比北移前增加了22.3%,但仍然达不到华北冬性和强冬性品种安全越冬的越冬期负积温的下限。因此,适时早播和加强水肥管理以增加冬前≥0℃积温、培育壮苗和提高冬小麦的越冬存活率是保证北移冬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分类号: S512.11`S161.22

  • 相关文献

[1]越冬期麦田地表蒸散量估算模型适用性分析与参数修正. 程强,徐嫱,陈超,孙宇瑞,王忠义,薛绪掌. 2018

[2]气候变暖对保定冬小麦的影响──以容城为例. 孙小诺,王蓉蓉,刘胜尧,魏丽欣,董泽亮,吴云龙. 2019

[3]不同平欧杂种榛品种越冬期间1年生枝条水分变化与抽条的关系. 梁锁兴,侯东梅,席海源,张明丽,孟庆仙. 2019

[4]产卵期及越冬期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祖凯伟,程家骅,刘阳,张弛,李建超,潘新冬,叶振江,田永军. 2019

[5]雄性梅花鹿仔鹿越冬期配合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王欣,李光玉,崔学哲,鲍坤,宁浩然. 2011

[6]越冬期测墒补灌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利用的影响. 张瑞,于振文,张永丽,石玉,赵俊晔. 2017

[7]优质油菜营养生理研究. 赵合句,李培武,李光明,李英德. 1989

[8]越冬期间小麦的光合作用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志芬,宋良增,范仲学,张凤云,刘益同,王守瑰,朱连先,朱伯良,徐明振,高华强,王周文. 2001

[9]雄性梅花鹿仔鹿越冬期配合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王欣,李光玉,崔学哲,鲍坤,宁浩然. 2011

[10]冬发促春发双发夺高产——陈德云大队“油-稻-稻”三熟油菜高产经验. 赵合句,马志勇,任明镜,郭国珍. 1979

[11]猕猴桃'脐红'与'徐香'越冬期转录组的比较分析. 毛可欣,王海荣,安淼,吕巍,李健,李国田. 2023

[12]不同苜蓿越冬期根系生理代谢响应研究. 王晓龙,杨曌,来永才,钟鹏,柴华,李莎莎,徐艳霞,吴玥,王建丽,高海娟,李莉,张杨,李伟. 2023

[13]设施番茄赵冬长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开发研究. 张志斌,孙忠富. 2001

[14]柑橘溃疡病菌在云贵高原越冬期致病性与适存性的研究. 冼嘉欣,张莉,王小柯,王鑫,张钰晴,方吉祥,李文云,黄丽丽,崔紫宁. 2024

[15]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类型土壤重组有机碳特征分析. 杨飞霞,曹广超,于东升,史学正,于全波,董林林. 2017

[16]宁夏引黄灌区部分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 陈东升,袁汉民,王小亮,孙建昌,亢玲,张维军. 2004

[17]氮肥和密度对宁冬11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张维军,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何进尚,惠建. 2014

[18]宁夏引黄灌区高产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侍梅,王学铭,牛敬娟. 2015

[19]钾肥用量对水稻钾素分配累积、钾肥利用效率及平衡的影响. 郭鑫年,蒙静,田旭东,周涛,梁锦秀,陈刚,孙娇,尹志荣,纪立东. 2019

[20]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产业发展回顾与对策研究. 张维军,何进尚,陈东升,王小亮,亢玲,袁汉民.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