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氏鳇稚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佳

作者: 胡佳;李艳华;王成友;邹远超;危起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达氏鳇;触觉;嗅觉;视觉;侧线感觉;电感觉;摄食

期刊名称: 水生态学杂志

ISSN: 1674-3075

年卷期: 2017 年 38 卷 02 期

页码: 88-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选择性封闭达氏鳇(Huso dauricus)稚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嗅觉+触觉、嗅觉+触觉+电感觉),研究其在达氏鳇稚鱼摄食行为中的作用,旨在为达氏鳇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鱼受精卵采自黑龙江抚远江段,经过开口饲养56 d,随机选择120尾体质健壮的稚鱼用于实验。实验鱼体长为(13.98±1.27)cm,体重为(17.32±4.31)g,在实验开始前暂养适应15 d,实验设计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持续12 d,期间水温维持在25.2~27.5℃;1 h摄食实验显示,封闭视觉、侧线感觉或触须后稚鱼的摄食量与正常稚鱼(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封闭嗅觉、嗅觉+触须、电感觉、电感觉+嗅觉+触觉时,平均每尾达氏鳇稚鱼摄食量分别为正常水平的69.1%、63.0%、54.3%与43.9%,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电感觉和嗅觉在达氏鳇稚鱼期的摄食中起重要作用;延长摄食实验时间时,达氏鳇稚鱼可能产生了摄食定势与习惯,电感觉和嗅觉的摄食作用并不明显。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庄平,章龙珍,罗刚,张涛,冯广朋,刘健. 2008

[2]蚜虫迁飞与寄主选择. 曹雅忠,尹姣,杨爽,李克斌. 2013

[3]影响椰心叶甲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因子的探讨. 辛星,马子龙,覃伟权. 2009

[4]猪与环境的主要“对话”途径. 杨春合,顾宪红. 2012

[5]基于3G和Wi-Fi的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传输控制方案(英文). 肖德琴,黄顺彬,殷建军,冯健昭. 2015

[6]基于线结构光视觉的穴盘苗外形参数在线测量系统研制及试验. 冯青春,刘新南,姜凯,范鹏飞,王秀. 2013

[7]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选择产卵场所的意义及颜色在定位中的作用. 薛银根,乔红波,李克斌,胡毅,曹雅忠. 2007

[8]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跟随运输机器人设计. 赵铖钥,马伟,苏道毕力格,谭彧. 2023

[9]鳕科鱼类行为研究进展. 李灵智,李寅凡,黄洪亮,王磊,陈帅. 2010

[10]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选择产卵场所的意义及颜色在定位中的作用. 薛银根,乔红波,李克斌,胡毅,曹雅忠. 2007

[11]五种鲟鱼线粒体控制区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王巍,朱华,胡红霞,田照辉,董颖. 2009

[12]史氏鲟和达氏鳇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牛翠娟,胡红霞,罗静,李陈. 2010

[13]温度对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正反杂交种生长的影响. 宋聃,张颖,吴文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7

[14]施氏鲟、西伯利亚鲟、达氏鳇及其杂交种种质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孔杰,李世凯,王金乐,曾诗雨,刘霆. 2020

[15]中国达氏鳇野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户国,程磊,马波,孙大江,王斌,刘晓勇,柳淑芳,张颖. 2018

[16]应用微卫星标记鉴别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 刘洋,鲁翠云,李超,程磊,吴文化,赵元凤,孙效文. 2015

[17]达氏鳇血细胞的组成、发生及吞噬功能研究. 刘霞飞,杨合霖,丰超杰,吕伟华,张颖. 2022

[18]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 胡佳,汪登强,危起伟,沈丽. 2010

[19]鲟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 曹海鹏,杨先乐,王玉洁,李圆圆. 2007

[20]利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探讨达氏鳇的多倍体倍性. 张小敏,马徐发,吴文化,李林妙,陈金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