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ry1Ab-t基因玉米YA108的获得及其抗虫性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岳润清

作者: 岳润清;刘璐;铁双贵;徐心志;陈娜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Cry1Ab-t基因;农杆菌介导;分子鉴定;玉米螟;抗虫鉴定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12-2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培育优良的抗虫玉米自交系,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含有自主改造合成的抗虫基因Cry1Ab-t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m导入玉米杂交种HiII基因组中,通过双丙氨磷筛选、PCR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采用RT-PCR、试纸条、ELISA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用双丙氨磷筛选后,获得了116株转基因玉米植株;经目的基因Cry1Ab-t和标记基因Bar的PCR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82株。选取长势好的转基因材料YA108进行RT-PCR、Bt-Cry1Ab/Ac试纸条和ELISA分析发现,转基因玉米YA108的Cry1Ab-t基因在转录、翻译水平上均表达。玉米花丝接虫试验表明,非转基因玉米花丝虫食严重,表现为高感玉米螟;而转基因玉米YA108花丝抗虫效果明显,均达到高抗水平,抗虫性表现稳定;吐丝期接虫试验表明,非转基因玉米接虫后期被咬食严重,茎秆多处有蛀孔,伤口处大多有霉菌,而转基因玉米YA108没有受到危害。田间接虫后,无论叶片和花丝,转Cry1Ab-t基因抗虫玉米材料YA108对亚洲玉米螟都具有非常好的抗性,能够短时间杀灭玉米螟幼虫,并极大程度减少了由于虫害引起的霉变。室内和田间接虫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YA108对亚洲玉米螟有较强的杀虫效果,田间抗虫等级为1级,抗性水平为高抗。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杀虫基因Cry1Ab的合成、表达及其抗虫性鉴定. 岳润清,铁双贵,齐建双,韩小花,燕树锋. 2014

[2]抗虫棉花新品系25. 李庆珍,魏西翠,庞居勤. 2001

[3]保丰(Bt)玉米抗虫效果鉴定. 康岭生,宋淑云. 2002

[4]2004—2008年黄河流域国家区域试验抗虫鉴定结果评述. 崔金杰,李春花,吴冬梅,郭丽华. 2009

[5]双价基因抗虫棉及其抗虫性研究. 李付广,崔金杰,刘传亮,武芝霞,李凤莲,周勇,李秀兰,郭三堆,崔洪志. 2000

[6]野生绿豆种质资源TC1966抗豆象基因的AFLP标记研究. 马丽萍,程须珍,张辉. 2005

[7]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8]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9]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10]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苏前富,韩成伟,王巍巍,李红,宋淑云,张伟,刘影,晋齐鸣. 2009

[11]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12]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13]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14]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柞蚕链球菌对玉米螟的感染效果. 赫英姿,宋策,宿桂梅,刘孝良,吴华. 2007

[15]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玉米螟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张效梅,王创云,孙贵臣. 2008

[16]川东地区玉米螟损失率测定与经济阈值. 徐培桢,何荣蓉,卿久龄,陈昌兰,王克钰,黄仁军. 1993

[17]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刘莉,卫雅斌,张小龙,李彦青,张巧丽,刘杰,张晓. 2018

[18]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19]东北玉米螟一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20]东北玉米螟?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