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豆杀菌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鑫

作者: 顾鑫;杨晓贺;姚亮亮;高雪冬;张茂明;刘伟;邱磊;申宏波;马迎;丁俊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杀菌剂;大豆根腐病;大豆灰斑病;根瘤菌剂;抗病品种;减施增效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20 年 008 期

页码: 28-32

摘要: 为了解决东北大豆产区杀菌剂选择混乱、剂量偏大及施用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试验于2018年进行,分为3个处理.减施增效处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核心,采用根瘤菌剂与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控大豆根腐病,采用自发研制的大豆叶面遮盖剂防治大豆灰斑病,与常规化学药剂处理和不施药处理进行大面积比对试验.随机取点调查根腐病、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及产量等性状,计算效益.结果表明:减施增效处理的根腐病及灰斑病病情指数均为最低,分别达17.96%和27.18%.根腐病的防效为64.08%,极显著优于化学药剂处理,大豆灰斑病的防效为72.97%,显著优于化学药剂处理.减施增效处理产量最高,达3914.40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其增收效益为1067.70元.减施增效处理,既减少了杀菌剂的施用量,又提高了产量,获得收益也有所增加,为国家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芽孢杆菌菌株69制剂对几种大豆病害的防治效果. 申宏波,丁俊杰,胡志凤,赵海红,顾鑫,杨晓贺. 2012

[2]大豆对主要病害多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顾鑫,丁俊杰. 2010

[3]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徐杰飞,郭泰,王世通,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赵星棋,王象然,郭美玲. 2022

[4]杀菌剂和根瘤菌剂拌种对花生根际微生物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高晴,杨智翔,刘光华,杨龙兴,唐康,曾宁波,李林,刘登望. 2024

[5]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杀菌剂减施增效试验. 姚亮亮,顾鑫,杨晓贺,高雪冬,张茂明,刘伟,马迎,丁俊杰. 2020

[6]一种叶面遮盖剂在大豆灰斑病防治中的应用. 杨晓贺,王平,顾鑫,姚亮亮,高雪冬,张茂明,刘伟,申宏波,张瑜,丁俊杰. 2020

[7]小麦不同抗性品种对6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的影响. 王奥霖,赵亚男,孙超飞,袁军海,范洁茹,刘伟,周益林. 2021

[8]論豆科綠肥根瘤菌剂的施用技术. 李惠珍. 1965

[9]不同肥料配施根瘤菌剂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刘迎春,丁素荣,周学超,生国利,刘畅. 2015

[10]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初报. 薛晓昀,冯瑞华,李俊,关大伟,曹凤明. 2010

[11]接种根瘤菌对不同品种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晓霞,马晓彤,曹艳华,唐雪,姜晓宇,姜瑞波. 2012

[12]根瘤菌剂和种衣剂拌种对不同品种大豆结瘤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邵玮玮,于淑婷,王丽,尧水红,王天舒. 2022

[13]我国苜蓿根瘤菌与苜蓿共生固氮优良组合研究进展及前景. 马晓彤,刘惠琴,宁国赞. 2003

[14]中国苜蓿根瘤菌大面积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宁国赞,刘惠琴,马晓彤. 2001

[15]茶园控释复合肥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 刘声传,林开勤,周弟鑫,鄢东海,魏杰,喻云春,徐霖,周玉锋. 2019

[16]对河西走廊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的思考. 陈占伟,陈广泉,张兴旭. 2021

[17]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 邱磊,蒋佰福,牛忠林,吴丽丽,靳晓春,李如来,朱宝国,王庆胜,高雪冬. 2021

[18]河西走廊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陈占伟,陈广泉,张兴旭. 2020

[19]"十三五"化肥农药减施示范推广成效及科技管理经验综述. 张凯,颜冬冬,翟勇,张昭,杨礼胜. 2020

[20]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唐汉,王金武,徐常塑,周文琪,王金峰,王秀.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