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桂花树”生态茶园种植新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声传
作者: 刘声传;王国华;郭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桂花树”;生态茶园;种植技术;效率
期刊名称: 贵州茶叶
ISSN:
年卷期: 2014 年 01 期
页码: 35
摘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贵州省凤冈县田坝村"茶—桂花树"生态茶园种植技术:先栽茶,一年后栽桂花树,选择基径约1cm、高50~60cm的桂花树苗,按双行双栽或单行双栽方法每667.7m2种植约160株。4至5年后逐步移栽多数桂花树,保持茶园遮阴率30%~35%。该技术已在当地大面积推广,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园综合效率。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茶一桂花树"生态茶园种植新技术. 刘声传,王国华,郭燕. 2014
[2]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吕军,刘声传,梁远发,王家伦,胡华健,陈正武,段学艺. 2012
[3]贵州生态茶园与茶叶农药残留关系探讨. 刘声传,喻云春,李则贤,陈娟. 2010
[4]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降低茶叶农药残留. 刘声传,喻云春,李泽贤,陈娟. 2010
[5]浅谈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 刘雯雯,黎健龙,王志林,罗财荣. 2020
[6]生态茶园内涵、模式及发展策略. 尚怀国,周泽宇,杨文,杜建斌,王克健,冷杨. 2022
[7]福建有机茶发展的技术对策. 翁伯琦,张文锦,李慧玲,吴志丹. 2009
[8]覆盖对鸿雁12号新品种茶园土壤及硒的影响. 农红艳,蔡晓怡,游鹏,侯灌兴,农红秋,黎健龙. 2022
[9]云南省生态茶园发展建设情况及对策. 李云娜,汪云刚,包云秀,李隆伟,曲浩,张艳梅,解星云. 2018
[10]加快湖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 羊柏娥. 2009
[11]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香甩,冉隆珣,梁名志,蔡丽. 2014
[12]贵州生态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 胡阳,张玉,刘霞,张升,谈孝凤. 2021
[13]云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陈红伟,汪云刚. 2014
[14]无性系生态茶园的开垦及早期管理. 何青元,凌光云. 2003
[15]生态茶园的概念与关键建设技术. 韩文炎,李鑫,颜鹏,张丽平,张兰. 2018
[16]闽东红绿茶产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杨如兴,张磊,陈芝芝,吴志丹. 2014
[17]我国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李金玉,刘丰静,黄火水,张辉,李慧玲,吴光远,王庆森. 2022
[18]我国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毛加梅,唐一春,玉香甩,汪云刚,何青云,冉隆珣,刘德和. 2010
[19]快乐品茶与生态茶园文化的思考. 翁伯琦. 2017
[20]云南生态茶园冬季管理技术. 曲浩,刘悦,李云娜,汪云刚.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10份板栗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作者:张馨方;郭燕;张树航;李颖;刘金雨;范丽颖;王广鹏
关键词:板栗;坚果表型;多样性;综合评价
-
1982~2022年丹江口库区NDVI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作者:吴士文;李成龙;张战平;王来刚;郭燕;郝仕龙;张叶晨;李秀萍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NDVI;时空演变;地理探测器;驱动因子
-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作者:郭燕;贺佳;位盼盼;曾凯;史舟;叶粟;杨秀忠;郑国清;王来刚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量;株高;数字表面模型(DSM);迁移能力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病害识别研究
作者:陈自立;林卫;贺佳;王来刚;郑国清;彭一龙;焦家东;郭燕
关键词: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农作物病害;识别
-
燕山板栗品种资源坚果表型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作者:张馨方;张树航;李颖;郭燕;刘金雨;范丽颖;王广鹏
关键词:板栗;坚果表型;经济性状;评价
-
板栗新品种'燕栗4号'
作者:张树航;李颖;郭燕;张馨方;范丽颖;刘金雨;王广鹏;熊永斌
关键词:板栗;品种;晚熟
-
茶树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杨雨青;谭娟;汪芳;彭顺利;陈婕;谭明燕;吕美艳;周富裕;刘声传
关键词:茶树;叶绿体基因组;基因;分类鉴定;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