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茎生腋芽的生育特性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荣和

作者: 郑荣和;李小萍;张上守;卓传营;姜照伟

作者机构: 福建省尤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再生稻;茎生腋芽;顶端优势;留桩高度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9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5-9

摘要: 为探索再生稻高产途径,观察了各节位茎生腋芽的分化、生长、穗粒发育性状和茎生器官形态。结果表明:茎生腋芽在母茎抽穗前按由下而上的节位顺序开始幼穗第一苞分化,在母茎抽穗后按由上而下的节位顺序进入一、二次枝梗分化;在顶端优势控制下,茎生腋芽至母茎黄熟前3 d才开始萌发,萌发成穗率随节位下移而降低,且生长先天不足,每穗粒数仅为母茎的三分之一。争取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在头季收割保留上位优势芽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下部茎生腋芽的萌发率,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倒3叶枕比倒2芽着生节部高8~16 cm,其高程可作为简捷诊断母茎适宜留桩高度的形态指标。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卢锦荣,房贤涛,何花榕. 2017

[2]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品质比较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姚晓云,彭志勤,陈春莲,张志英,文春燕,尹建华. 2021

[3]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再生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胡春花,孟卫东,陈健晓,符研,符策强,王效宁. 2013

[4]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何花榕,房贤涛,翁国华,郭灵灵,杨惠杰. 2012

[5]杂交中稻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米质的影响及其与头季稻米质的关系. 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14

[6]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渝香203再生稻再生力及产量的影响. 段秀建,张巫军,姚雄,唐永群,文明,李经勇. 2020

[7]头季留桩高度对'甬优4949'水稻腋芽萌发及再生季产量形成的影响. 邵彩虹,熊丽,伍先群,陈鸿飞,邱才飞,林席跃,林文雄,习敏,陈雄飞,刘木华,刘光荣. 2024

[8]梨的整形修剪技术. 周润生. 1999

[9]赤霉酸和多效唑对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调节及对产量的影响.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俞美玉. 1999

[10]亚种间杂交水稻灌浆特性的调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徐仁胜,陶龙兴,俞美玉,王熹. 1997

[11]杂交中稻不同割苗时期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林,郭晓艺,熊洪,徐富贤,朱永川,刘茂. 2013

[12]马铃薯休眠块茎上芽眼组织休眠机理研究. 王鹏,连勇,金黎平. 2002

[13]蝴蝶兰丛生芽增殖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钟海丰,钟淮钦,黄敏玲,吴建设,叶秀仙. 2013

[14]“中薯18号”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块茎数量、大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庞万福,卞春松,金黎平,段绍光,刘杰,徐建飞. 2015

[15]不同留桩高度下水稻再生力的基因型差异. 何炜,郑燕梅,罗曦,谢鸿光,连玲,张建福,谢华安. 2014

[16]硼对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影响. 焦晓燕,杨治平,赵瑞芬,王立志. 2007

[17]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生理模型的研究. 王熹,陶龙兴,俞美玉,黄效林. 2002

[18]欧洲甜樱桃中心主干形“促枝促花”技术研究进展. 高华君,孙山,王家喜. 2016

[19]粒粒饱对水稻的生物效应. 陶龙兴,黄效林,王熹,俞美玉. 2000

[20]促芽肥用量和留茬方式对赣东北地区再生稻产量和再生能力的影响. 夏桂龙,欧阳建平,柳开楼,李亚贞,周利军,余跑兰,胡惠文.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