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泽锦

作者: 张泽锦;梁颖;王玉琪;唐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四川盆地;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模式;农机农艺融合

期刊名称: 中国农机化学报

ISSN: 2095-5553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64-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针对四川盆地设施番茄生产通常采用现有的宽窄双行栽培的模式,种植中后期会产生过道狭窄、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及管理效率低的问题,以扩大宽行行距能实现机械化作业为前提,在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内栽培密度一致的条件下,调整番茄栽培株行距对比试验,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T1株距0.34 m,宽行行距1.6 m;T2株距0.40 m,宽行行距1.3 m;T3株距0.45 m,宽行行距1.11 m,测定不同处理植株群落光照情况,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扩大宽行行距,缩小株距会显著地提高种植行间中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全株光照时长,降低种植行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综合种植行内外来看,番茄群落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有所提升.扩大宽行行距,缩小株距会增加番茄植株的叶片生物量,但对茎粗和茎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单果重0.18~0.19 kg,产量为101 625~103 140 kg/hm2,均无显著差异;番茄果实糖酸比为6.6,无显著差异.四川盆地设施番茄采用株距0.34 m,窄行行距0.4 m,宽行行距1.6 m,栽培密度为29 430株/hm2的栽培模式,可以进行打药,运输及植株管理等机械化作业,实现在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分类号: S316%S233.2

  • 相关文献

[1]塑料大棚宜机化栽培模式对番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王春玲,王丹,宋卫堂,杨冬艳. 2024

[2]新疆焉耆垦区滴灌酿酒葡萄宜机化栽培技术. 李鹏程,苏学德,王晶晶,周艳,李铭,郭绍杰,杨湘. 2020

[3]适合机械化移栽结球甘蓝新品种‘沪甘2150’的选育. 邰翔,陈锦秀,朱晓炜,王敏,孙建,卓昌盛,薄天岳. 2024

[4]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宜机化建设的逻辑与路径-以宁夏为例. 温淑萍,王微,张静,周慧,马莉莉. 2021

[5]机械收获条件下14个甘蔗品种在海南临高的区域试验评价. 蔡文伟,彭李顺,曹峥英,武媛丽,甘仪梅,杨本鹏. 2023

[6]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整形修剪技术. 郭磊,俞明亮,沈志军,张斌斌,马瑞娟,何鑫,宋宏峰. 2023

[7]甘蔗新品种中糖3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曹峥英,彭李顺,蔡文伟,甘仪梅,武媛丽,杨本鹏. 2023

[8]我国菠萝机械化栽植装备研发应用现状及展望. 崔振德,李玲,邓干然,郑爽,覃双眉,周思理. 2024

[9]桑沟湾海带单绳式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严瑾,房景辉,王仁杰,汪文俊. 2024

[10]桃宜机化建园与低产低效桃园改造技术. 赵凯,赵晓珍,王红,周俊良,何春丽,马玉华. 2025

[11]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基础在标准化——以山东玉米机械化生产为例. 杨发展,李维华,李建东,刘国华,荐世春,杨薇. 2018

[12]丘陵山区旱作节水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经廷,李谦,张峰,贾秀领,籍俊杰. 2019

[13]枸杞机械化采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梅松,石志刚,宋志禹,万如,李远. 2021

[14]山东省果园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秋生,刘振,王鑫,韩克龙,薛梅. 2021

[15]中国蔬菜生产机械化2018年度发展报告. 陈永生. 2019

[16]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种机械化研究进展. 单海勇,严旖旎,张晋,刘旭杰,韩笑,刘建. 2024

[17]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郑航,傅童,薛向磊,叶云翔,俞国红. 2023

[18]甘蓝新品种“瑞甘30”的选育及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 秦文斌,张振超,山溪,戴忠良. 2022

[19]杭州秋季露地甘蓝轻简化增效栽培技术简析. 岳智臣,俞国红,薛向磊,胡齐赞,陶鹏,赵彦婷,雷娟利,李必元. 2023

[20]不同甘蔗品种的机械化收获损失研究. 张华,林兆里,罗俊,苏俊波.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