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牛粪对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及激发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戚瑞敏

作者: 戚瑞敏;赵秉强;李娟;林治安;李燕婷;杨相东;李志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碳;化肥;牛粪;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S2 期

页码: 118-12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有机碳矿化对添加牛粪的响应特征及添加牛粪对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以始建于198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室内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添加等氮量牛粪后长期不同施肥(不施肥,CK;常量有机肥,SMA;常量化肥,SMF;常量有机无机配施,1/2(SMA+SMF))潮土有机碳矿化、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库组分(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添加牛粪与否,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有机碳矿化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牛粪的添加显著增加了长期不施肥、长期单施化肥和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常数,增长幅度分别为21.74%、35.00%和45.00%;添加牛粪提高了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牛粪对长期不施肥、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常量化肥和常量有机无机配施潮土有机碳矿化的正激发效应分别达到了48.56%、3.60%、48.43%和3.92%,且对长期不施肥及长期施用常量化肥潮土的激发效应显著高于对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及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土壤;冗余分析显示添加牛粪对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与土壤活性组分碳氮比呈正相关,与土壤养分含量呈负相关。该研究不仅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还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再利用及其效益最大化。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棉秆炭特性及其对灰漠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效应. 唐光木,徐万里,顾美英,姚红宇,蒲胜海,胡克林. 2019

[2]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张玉军,董士刚,刘世亮,姜桂英,张弘,李影,郭斗斗,黄绍敏,申凤敏. 2018

[3]牛粪不同处理配施化肥对旱地土壤养分及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 何进勤,雷金银,韩乃荣,桂林国. 2021

[4]水稻对红壤中N、P的吸收利用. 傅志坚,王德先. 1992

[5]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陈颖,刘玉学,陈重军,吕豪豪,汪玉瑛,何莉莉,杨生茂. 2018

[6]土壤氮激发效应及其微生物机理研究进展. 刘少文,殷敏,褚光,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 2019

[7]应用15N自然丰度值揭示不同氮源对设施土壤氨挥发的贡献. 田峪萍,双睿辰,刘原庆,王立刚,孟凡乔. 2024

[8]向日葵对土壤和肥料的养分吸收及施肥对脂肪蛋白质影响. 吴巍,张宽,王秀芳,胡和云,王晓村,胡会军. 1991

[9]植物凋落物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研究进展. 余涵霞,王家宜,万方浩,周小燕,蔡敏玲,欧巧菁,李伟华. 2018

[10]冬小麦分蘖期复水对根、冠生长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 高志红,陈晓远,罗远培. 2007

[11]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研究. 潘晓丽,林治安,袁亮,温延臣,赵秉强. 2013

[12]不同封育年限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温度敏感性. 宋珂辰,王国会,许冬梅,王星. 2021

[13]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祁剑英,马守田,刘冰洋,阚正荣,刘鹏,王兴,刘洋,张海林. 2020

[14]红壤有机碳组分中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均匀度决定其矿化特征. 单会茹,张璐,高强,段英华,徐明岗. 2023

[15]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以及腐殖质特征的影响. 何明菊,区惠平,何冰,沈方科,顾明华. 2014

[16]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下黄壤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张雅蓉,刘彦伶,黄兴成,杨叶华,朱华清,熊涵,李渝. 2023

[17]绿肥压青对粉垄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 郑佳舜,胡钧铭,韦翔华,韦燕燕,苏世鸣,李婷婷,夏旭,俞月凤,张俊辉. 2021

[18]夏季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研究. 康秦梓,刘毅,吴文广,仲毅,王新萌,张继红. 2024

[19]长期施肥对红壤有机碳矿化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李梦雅,王伯仁,徐明岗,李桂花,孙楠,张文菊. 2009

[20]玉米与蚕豆秸秆配施对秸秆分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夏志敏,周建斌,梅沛沛,王平,桂林国,李隆.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