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溶解性有机物的动态变化对水溶态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含之

作者: 石含之;刘帆;黄永东;吴志超;李富荣;徐守俊;邓腾灏博;文典;王旭;王富华;江棋;杜瑞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带性土壤;外源铜;老化;秸秆;溶解性有机物;紫外-可见光谱参数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1896-19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铜污染严重,耕地点位超标率高达2.1%。重金属毒性及生物有效性由其形态决定,而并非其总量决定。水溶态铜含量活性最高,最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秸秆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中。秸秆还田后会产生溶解性有机物,这部分周转最快、活性最高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中水溶态铜含量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中国3种地带性土壤(红壤、褐土和黑土),设计添加铜和秸秆的土壤培养试验,温室培养12个月,每4个月取样一次。测定土壤中水溶态铜、溶解性有机碳(DOC)、氮(DON)和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红壤、褐土及黑土的秸秆处理中DOC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92%—567%,107%—202%,114%—141%。培养后8个月,3种土壤中DON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其中,红壤、褐土及黑土中DON含量下降的幅度分别为88%—90%,47%—93%,62%—88%。在培养的第8—12个月,红壤和褐土的秸秆处理中DON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8%,22%,说明微生物在激发效应过程中优先利用溶解性有机氮。(2)秸秆处理中溶解性有机物芳香环上取代基种类增加,芳香性增强,分子量增加;随时间推移,3种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芳香性及分子量随时间逐渐下降。(3)由于溶解性有机物对铜离子的络合作用,有机物加入后3种土壤中水溶态铜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中,DOC含量与水溶态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表明,相比于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光谱性质,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对水溶态铜含量的影响更大。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土壤外源镉老化过程中形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石含之,吴志超,王旭,杜瑞英. 2019

[2]绿肥对华北潮土土壤可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常单娜,曹卫东,白金顺,高嵩涓,王雪翠,曾闹华,志水胜好. 2017

[3]生物质炭源可溶性有机物消减土霉素生物毒性的效应比较. 葛成军,赵媛媛,俞花美,岳林,傅悦,马瑞阳,程磊. 2019

[4]我国几种地带性土壤中磷素形态的研究. 张鹏,谢修鸿,李翠兰,孙元宏,张晋京,高强,王立春. 2019

[5]新疆地带性土壤磷吸附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何帅,尹飞虎,谢海霞. 2017

[6]溶解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曾希柏,杨佳波,李莲芳,白玲玉. 2009

[7]不同典型地带性土壤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曹小闯,钟楚,马庆旭,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吴良欢. 2016

[8]棉花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比较研究. 徐敏,李憬霖,朱鹤,金路路,王子胜. 2018

[9]老化玉米种子修复处理后的活力效应研究. 马俊华,刘建军,乔燕祥,王自霞,周晓梅. 2012

[10]水稻种子胚人工老化过程中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胥鹏宇,邓洪平,张家辉,崔亚琼. 2010

[11]石灰性紫色土上磷肥老化过程中土壤Olsen-P的变化特征及其模拟. 郑顺安,郑向群,张铁亮,刘书田. 2012

[12]外源Cr(Ⅲ)在我国22种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郑顺安,郑向群,李晓辰,刘书田,姚秀荣. 2013

[13]不同含水量对水稻种子活力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王岩,陈爱国,崔晓光,吴禹,马佳慧. 2019

[14]老化生物炭对小白菜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刘艳,王聪颖,史志明,杨斌. 2019

[15]增粘剂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黄红海,张北龙,邓维用,丁丽,王永周,王平粤. 2011

[16]农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降解特性研究. 邹平,肖林刚,王瑞,姜鲁艳. 2019

[17]黄秋葵果实老化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关系分析. 李永平,陈朝文,马慧斐,康玉妹,白昌辉,薛珠政,温庆放. 2022

[18]不同老化过程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吸附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 闵露娟,柳金明,张鹏,肖辉,孙红文. 2021

[19]桑品种强桑1号秋叶老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 林天宝,朱燕,刘岩,吕志强,魏佳. 2019

[20]小麦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 郑雅潞,薛小雁,仇永康,郑锦娟,张莉莉,王军卫,牛娜,张改生,马守才.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