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生物技术鉴别真,假,杂交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大力
作者: 曾大力;钱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DNA;蛋白质;指纹鉴定;杂交稻;分子生物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9 年 032 卷 002 期
页码: 93-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由湖北省某公证处封存的两份杂交稻材料进行DNA,蛋白质指纹鉴定,首先采用业已建立的可特异鉴定以明恢63为父本的杂交稻真,假的P18引物进行RAPD分析,发现两份材料的叶片及种子DNA在0.8KB扩增带上存在着有和无的区别;而所用的42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发现5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具有多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两种样品的种子水溶性蛋白质毛细管电泳图谱进行比较,二者在出峰时间及峰值上存在差异.
分类号: S511.02%S322.1
- 相关文献
[1]改良一步法提取植物RNA·DNA和蛋白质的研究. 肖笑,韩斌,徐晟,李乐,何健,黄明,谢贵水,沈文飚. 2011
[2]改良一步法提取植物RNA、DNA和蛋白质的研究(英文). 肖笑,韩斌,徐晟,李乐,何健,黄明,谢贵水,沈文飚. 2010
[3]继代培养中水稻愈伤组织核酸、蛋白质以及酶的动态变化. 朴钟泽. 1990
[4]矮孟牛及其后代育成品种的多态性分析与指纹鉴定. 肖静,王珊珊,李秀全,刘金良,田纪春. 2009
[5]快速鉴定阳性重组质粒方法的改进试验. 罗文永,陈建伟,刘彦卓,肖昕,毛兴学,李晓方. 2004
[6]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高家东,陈光辉,刘军. 2012
[7]SSR标记及其在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杨杰,仲维功,王才林,陈志德. 2004
[8]水稻雄性不育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代贵金,王彦荣,华泽田,尹金梅. 2008
[9]水稻矮源遗传研究与利用. 吴云天,曾翔,袁隆平. 2007
[10]基于.net框架的水稻分子育种信息平台. 鄂志国,庄杰云,王磊. 2008
[11]我国水稻分子生物学发展及展望. 崔元江,郭龙彪. 2022
[12]杂交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何明,何忠全,周思九,毛建辉,吴斌. 1986
[13]稻文化的再思考(9):古今科技——水稻品种:从农家种到矮秆稻、杂交稻、超级稻. 林海,王志刚,鄂志国,庞乾林. 2015
[14]江西水稻空间育种进展及前景. 陈武,付江帆,吴天顺,黎毛毛,芦明. 2009
[15]抗Liberty杂交籼稻的应用研究. 王建军,张利华,王林友,黎恒庆. 2002
[16]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赵正洪,戴力,黄见良,潘晓华,游艾青,赵全志,陈光辉,周政,胡文彬,纪龙. 2019
[17]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与蛋白质累积动态差异. 董明辉,谢裕林,乔中英,刘晓斌,吴翔宙,赵步洪,杨建昌. 2011
[18]水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技术. 杨炜,毕学知,黄大年,肖翊华. 1993
[19]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及后期氮肥的效应. 石吕,张新月,孙惠艳,曹先梅,刘建,张祖建. 2019
[20]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精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石吕,薛亚光,魏亚凤,李波,石晓旭,刘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MKKs家族基因成员OsMKK4的不同等位基因型及自然变异对籽粒的影响
作者:刘建国;陈冬东;陈玉玉;易琴琴;李清;徐正进;钱前;沈兰
关键词:水稻;MAPK;OsMKK4;粒型;单倍型
-
2023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作者:陈凡;顾红雅;漆小泉;林荣呈;钱前;萧浪涛;杨淑华;左建儒;白永飞;陈之端;丁兆军;王小菁;姜里文;种康;王雷
关键词:中国;植物科学;研究进展;2023年
-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wrg20的鉴定与基因克隆
作者:何梦星;李志雯;易琴琴;沈兰;张光恒;任德勇;钱前;张强
关键词:水稻;白化突变体;OsWRG20;图位克隆;RNA剪接
-
水稻泛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前景:重要工具与应用
作者:贺文闯;许强;钱前;商连光
关键词:水稻泛基因组;图形泛基因组;数据库;结构变异;生物育种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候选基因
作者:吕阳;刘聪聪;杨龙波;曹兴岚;王月影;童毅;Mohamed Hazman;钱前;商连光;郭龙彪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叶宽;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水稻斑马叶突变体zl7的鉴定与基因的精细定位
作者:廉院训;韦子芸;张强;李清;任德勇;胡江;朱丽;高振宇;张光恒;郭龙彪;曾大力;钱前;沈兰
关键词:水稻;叶绿体;遗传分析;图位克隆
-
2022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作者:杨淑华;钱前;左建儒;顾红雅;漆小泉;林荣呈;陈凡;王小菁;萧浪涛;白永飞;姜里文;王雷;陈之端;种康;王台
关键词:中国;植物科学;研究进展;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