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宏仕

作者: 韩宏仕;伍林涛;张敏琴;雷绍林;喻时周;向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8 年 37 卷 05 期

页码: 103-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的选育中,临保系的选育是基础,纯合两型系的选育是关键,在实际育种过程中,由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的育性受2对重叠基因和1对上位基因抑制[1],分离较为复杂,不育株率比例干扰较大,选育世代较长。本研究以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油分较低(含油量42.32%)的全不育系HF 1AC系为母本,通过在杂交后代的苗期或初花期提取油菜嫩叶DNA,标记上位基因Rf,结合生物学性状观察及品质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测交、自交,成功选育了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60AB的品质为芥酸0.73%、硫甙24.44μmol/g(饼)、含油量48.73%、种子蛋白24.07%;60C的品质为芥酸0.45%、硫甙29.62μmol/g(饼)、含油量45.23%、种子蛋白27.13%;60AB与60C配制的全不育系60AC的品质为芥酸0.72%、硫甙29.63μmol/g(饼)、含油量45.38%、种子蛋白26.68%。分子标记技术在选育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育系及同型临保系上的应用,提高了育种效率,加快了育种进程。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韩宏仕,张敏琴,高志宏. 2021

[2]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临保系的遗传改良. 伍林涛,奉斌,韩宏仕,曾章丽,杜才富,张敏琴. 2016

[3]油菜K121S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初探. 李石开,苏振喜,吴学英. 2004

[4]分子标记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宋建,金凤媚,薛俊,薛琳. 2013

[5]应用AMMI模型分析安徽省油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 林凯,江莹芬,郑冬梅,余华胜,汤继保,陈峰. 2006

[6]叶绿素含量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叶景秀,柳海东. 2019

[7]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蒋梁材,王瑞,蒲晓斌,张启行,陈放. 1999

[8]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的分子定位. 周筱妍,张传利,李岩,杨进成,李石开,白孟斌,陈升位,彭少丹,林良斌. 2015

[9]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04-05A恢复基因的SSR标记. 郭秀娟,孙万仓,杨建春. 2015

[10]分子标记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谭祖猛,李云昌,胡琼,梅德圣,程计华. 2008

[11]黄籽油菜种皮颜色研究进展. 陈翠萍,肖麓,赵志刚,杜德志. 2015

[12]基于RAPD的SCAR标记初步定位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育性转换基因. 周筱妍,白孟斌,张传利,陈升位,刘雅婷. 2016

[13]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多倍体作物油菜中的研究进展. 王会,刘佳,付丽,梅德圣. 2014

[14]油菜品质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蒋美艳,王伟荣,周熙荣,杨立勇,孙超才. 2019

[15]河南省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赵磊. 2009

[16]江苏省主栽油菜品种根肿病抗性鉴定及分子标记检测. 彭琦,张椿雨,费维新,陈松,陈锋,张维,张洁夫. 2019

[17]十字花科根肿病抗性种质资源初步筛选与鉴定. 庾文琳,贺小芹,陈伟,罗佳杰,刘亚俊,刘应楠,史亚茹,杨露,向媛媛,杨庭芝,李根泽,陈鹏,张椿雨. 2023

[18]青花菜苗期幼茎色遗传及其与成株叶缘色和低温下花蕾色的相关性. 潘跃平,金永庆,戴忠良,毛忠良,吴国平,秦文斌,张振超. 2010

[19]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同工酶酶带的遗传分析. 张尧忠,徐宁生,杨桂芬,袁平荣,胡凤益,陶大云. 1998

[20]牛焦虫病的防治. 宋恩亮,吴乃科,万发春.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