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龚振平

作者: 龚振平;邓乃榛;宋秋来;李中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腐解;秸秆;养分;玉米;还田方式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8 年 08 期

页码: 139-14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该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埋土和覆盖地表2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进行连续4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都表现为埋土处理大于覆盖地表。秸秆腐解主要集中在还田的前3年,3 a累计腐解率达到91.70%和81.96%,其中第1年腐解率分别为60.63%和45.53%。2)还田玉米秸秆中养分释放的快慢顺序为K>P>C>N。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中钾的释放主要在还田第1年,释放率达到了96.26%和84.04%;而磷、碳和氮的释放则主要集中在还田前3年,其中磷释放率为92.03%和83.29%;碳释放率为90.96%和82.06%;氮释放率为91.70%和81.96%。3)还田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腐解速度快于纤维素,木质素最慢。其中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半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8.78%和86.30%;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0.42%和70.86%;而木质素3 a累计腐解率为78.63%和66.48%。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理化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 张珺穜,王婧,张莉,逄焕成,王飞. 2016

[2]秸秆颗粒化还田加速腐解速率提高培肥效果. 王婧,张莉,逄焕成,张珺穜. 2017

[3]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生长季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宇先,孙士明,徐莹莹,刘玉涛,杨慧莹,高盼,赵蕾. 2020

[4]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 涂仕华,王昌全,冯文强,孙锡发,秦鱼生. 2006

[5]不同还田方式下芒果修剪枝叶腐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 陈开骥,周柳强,彭嘉宇,雷秋良,沈小微,刘昔辉,唐新莲,区惠平. 2024

[6]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冯秋苹,刘玉涛,郭勇智,王呈玉,刘世杰,刘淑霞. 2023

[7]黄壤旱地豆科绿肥养分释放特征. 魏全全,张萌,陈龙,秦松,周春火,芶久兰. 2021

[8]不同碳氮比下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的动力学特征. 李然,徐明岗,孙楠,王晋峰,王斐,李建华. 2023

[9]京津冀秸秆养分资源及秸秆焚烧气体污染物排放定量估算. 方放,王飞,石祖梁,郑向群,邵宇航,李想,邱凌. 2017

[10]花生植株养分分析及饲用性评价. 吕建伟,姜敏,田永国,胡廷会,成良强,饶庆琳,王金花,王军. 2021

[11]中国秸秆养分资源及还田的时空分布特征. 刘晓永,李书田. 2017

[12]秸秆/生物质炭协同还田措施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王洁,单燕,马兰,宋延静,王向誉. 2023

[13]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鲜食玉米秸秆绿肥还田腐解规律研究. 李旭业,尤海洋,董扬,郭文凯,李莉,王佳,郭春晖,王蕊,张军. 2024

[14]翻压绿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玉米养分利用效益的影响. 陈正刚,李剑,王文华,朱青,卢松,崔宏浩. 2014

[15]秸秆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卢晋晶,郜春花,李建华,靳东升,卢朝东,董云中. 2017

[16]氮磷运筹对膜下滴灌玉米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杨钊,马忠明,陈玉梁. 2019

[17]不同栽培模式对氮磷钾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秦芳,苏天明,苏利荣,张野,何永群,李忠义,胡钧铭,谢丽萍. 2014

[18]贵州黄壤区连续翻压绿肥配合化肥减量对玉米生长、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廖恒,况胜剑,张钦,张爱华,秦松,姚单君,崔宏浩. 2024

[19]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2024

[20]不同水肥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王洪庆,郭庆,何方,韩伟锋,潘晓莹.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