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向丽敏

作者: 向丽敏;刘雅琼;赖幸菲;黎秋华;孙伶俐;陈文品;陈栋;孙世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陈年茶;生化成分;儿茶素;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56-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三个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这些茶样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的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这些陈年茶样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单体及咖啡碱含量,采用FRAP法测定了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不同茶类陈年茶样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同一茶类不同品种或产地的陈年老茶样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含量也有差别。三个不同茶类供试茶样中EGC均未检出;陈年红茶样中GC和CG未检出;陈年乌龙茶样中GC和EGC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叶;陈年黑茶样中GA含量普遍较低,滇药香熟普砖茶中各儿茶素组分均未检出。不同茶类陈年茶样总抗氧化能力相差较大,其中以陈年千家寨生普散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且它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和儿茶素总含量呈浓度依赖关系。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我国苦茶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的鉴定评价. 王新超,姚明哲,马春雷,陈亮. 2008

[2]基于代谢物分析的沅陵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评价. 陈大海,黄怀生,唐睿,王敏名,张大明,李晋中,黎娜,钟兴刚,邓传建,舒珲,粟本文. 2024

[3]骏眉工艺红茶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伟伟,乐婷,杨刘艳,王蔚,江和源. 2022

[4]不同取代度乙酰化儿茶素的合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白艳,江和源,江用文,张建勇,王伟伟,龙丹. 2012

[5]绿茶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黄浩,银霞,黄怀生,粟本文,郑红发. 2016

[6]加工工艺对白茶、乌龙茶、红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王丽,叶乃兴,郑德勇,杨江帆,邬龄盛. 2016

[7]普洱茶生茶生化成分及其动物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赖幸菲,邓权,范神光,孙伶俐,陈若虹,黎秋华,张镇标,孙世利. 2023

[8]不同饮用水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蒋鹏飞,赵甜甜,史冠莹,张乐,赵丽丽,王继红,赵妍,王赵改. 2024

[9]不同茶果间作下洞庭碧螺春茶叶中矿质元素与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分析. 顾俊荣,张丽,刘腾飞,杨代凤,邓金花,陆皓茜,钱辉,董明辉. 2015

[10]2014“黔茶杯”名优绿茶主要品质特征分析报告. 周顺珍,郭灿,刘晓霞,周国兰,郑文莉. 2015

[11]HPLC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及咖啡碱. 周顺珍,龚雪,周国兰,郭灿,郑文莉. 2013

[12]儿茶素圆形纸层析的改进及应用. 涂晓欧,刘霞林. 2000

[13]茶多酚与甲醛的反应特性研究. 励建荣,俞其林,胡子豪,朱军莉,贾佳. 2008

[14]基于DPPH法的茶叶儿茶素类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林清霞,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20

[15]儿茶素糖基化修饰研究进展. 雷志伟,李露露,郭灿,尹荣秀. 2019

[16]湖北不同地区绿茶中儿茶素与咖啡因含量比较. 金钰,周有祥,胡定金,赵明明. 2017

[17]三种桃果实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比较. 吴飞飞,张笛,周静,王富荣,何华平,徐凌云. 2019

[18]植物生物刺激剂对茶树重要酶系统和生化成份的调节. 李荣林,艾仄宜,杨亦扬,李欢,穆兵,陈正涛,史海华,杨建华,吴威. 2021

[19]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 王丽丽,林清霞,宋振硕,陈林. 2021

[20]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方法研究. 宋振硕,张磊,王丽丽,林清霞,陈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