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苜蓿品种在雁门关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敏娜

作者: 郑敏娜;梁秀芝;韩志顺;康佳惠;陈燕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近红外光谱;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97-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雁门关地区,以28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观测其再生速度、叶茎比、株高和干草产量,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8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阿迪娜"生长速度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2.78和3.19cm·d-1;"WL363HQ"叶茎比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0.84和0.97;2)"WL298HQ"在2015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54.90cm),"巨能7号"在2016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84.27cm);"鲁苜2号"在2015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6961.81kg·hm~(-2),"巨能7号"在2016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8587.63kg·hm~(-2);3)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维多利亚"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占干物质的26.80%;"维多利亚"的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10.20%和2.34%);"肇东"的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94.55%;"康赛"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7.18%和33.31%;"雷达克之星"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含量最高(22.27%);"康赛"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最高(79.93%)。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显示,"维多利亚"、"康赛"、"WL298HQ"、"SK3010"、"巨能7号"5个品种的综合表现最优异,在雁门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十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哈尔滨地区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刘杰淋,王建丽,申忠宝,韩微波,朱瑞芬,陈积山,李佶恺,刘凤歧. 2020

[2]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干热区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张德,龙会英. 2024

[3]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及饲喂性能综合评价. 李晶,南铭,刘彦明,张成君,任生兰,边芳. 2023

[4]新疆昌吉15个引进饲用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朱昊,张荟荟,张学洲,梁维维,阿斯娅·曼力克,管廷贤,王学敏. 2024

[5]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禾草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评价. 谢楠,刘振宇,冯伟,智健飞,李梦,杜姿璇,刘忠宽. 2022

[6]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陈玲玲,杨秀芳,乌艳红,乌仁图雅,娜日苏,吕宁,梁庆伟,栾守泉. 2012

[7]2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生产性能评价. 杨秀芳,梁庆伟,娜日苏,张晴晴,潘翔磊,胡日查,郭志忠. 2018

[8]2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生产性能评价. 梁庆伟,张晴晴,娜日苏,杨秀芳,孙德欣,潘翔磊,王昇. 2018

[9]干热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龙会英,张德. 2024

[10]2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两个地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孙万斌,马晖玲,侯向阳,穆怀彬. 2017

[11]沧州地区2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谢楠,刘振宇,冯伟,智健飞,秦文利,刘忠宽,魏丽芳. 2016

[12]紫花苜蓿品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生产性能. 韩学琴,史亮涛,金杰,张明忠,龙会英,纪中华,沙毓沧. 2009

[13]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杨晓,李锦华,朱新强,余成群. 2015

[14]国内外16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王赞,李源,孙桂枝,高洪文. 2008

[15]1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干热河谷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定. 刘进娣,邓红山,金杰,罗会英,李莲红,刘昀,韩学琴,张美艳. 2023

[16]不同硬实率紫花苜蓿种子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王昕洵,陈玲玲,张蕴薇,毛培胜. 2016

[17]四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黔中地区的生长及营养特性测定. 徐忠惠,邓蓉,张定红,梁应林,向清华,肖阳秋. 2010

[18]不同刈割频率对黄土高原陇东苜蓿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杨利烨,杨天辉,常生华,刘永杰,贾倩民,侯扶江. 2020

[19]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转录组分析及营养品质差异的探讨. 成启明,格根图,撒多文,王志军,范文强,卜振鲲,司强,李俊峰,卢娟,贾玉山. 2019

[20]压扁处理对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王坤龙,刘燕,冯骁骋,尹强,孙林,贾玉山.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