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播期及温度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房贤涛 1 ; 游晴如 1 ; 王洪飞 1 ; 郑建华 1 ; 陈春霞 1 ; 董瑞霞 1 ; 陈双龙 1 ; 廖发炼 1 ; 董练飞 1 ; 黄庭旭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宁化县良种场;南平市建阳区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紫两优737;类黄酮;温度;播期;品质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23 年 38 卷 007 期

页码: 772-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 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 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 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 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 737始穗后 7、10、14、21 d环境温度变化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品质及类黄酮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积温EAT(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逐渐降低;紫两优 737的株高降低,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结实率和产量先降后升.始穗后 10d内的高温时数∑H(High temperature hours)、时热积温∑Th(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hour)严重影响水稻结实率;始穗后14d内的日均温TA(Average temperature)对结实率也影响很大,当TA为 31.645℃时,结实率最低,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趋缓;始穗后 21d的日热积温∑Td(Daily 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会造成水稻空瘪粒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维生素含量与分期播种无明显相关,维生素绝对值较高的是VB5、VB6 和VB2.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直线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受∑H、∑Td、∑Th影响,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后期高温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趋缓.在福建晚稻地区,TA控制在 26.84℃以下,对于保持糯稻的品质较好;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种皮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深黑色,始穗后 14d至成熟,∑Td、TA和EAT对二者影响显著,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种皮变为棕红色,二者含量随之下降.[结论]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基础上,生产中可以调整紫两优 737播期,抽穗灌浆期TA控制在 26.84℃以下,使EAT控制在 2336.69~2390℃·d,福建晚稻对应播期 6月 15~25日可使产量和品质兼顾.紫两优 737要合理安排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或者抽穗灌浆期TA较低的地区.

  • 相关文献

[1]两系杂交紫糯稻紫两优737在宁化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王洪飞,周鹏,涂诗航,游晴如,陈春霞,郑菲艳,董瑞霞,黄庭旭,郑建华. 2020

[2]两系特种稻紫两优737高产制种技术. 游晴如,董练飞,王洪飞,董瑞霞,廖发炼,黄庭旭,郑建华. 2019

[3]两系特种稻新品种紫两优737的选育与应用. 黄庭旭,郑建华,游晴如,董瑞霞,王洪飞,房贤涛,廖发炼,陈春霞,周鹏,涂诗航,郑菲艳,董练飞. 2020

[4]紫糯杂交稻紫两优737在仙游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周鹏,王洪飞,陈春霞,郑菲艳,董瑞霞,游晴如,黄庭旭,涂诗航. 2020

[5]不同生境对紫两优737类黄酮及B族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房贤涛,郑建华,游晴如,廖发炼,董练飞,王洪飞,董瑞霞,陈春霞,黄庭旭. 2022

[6]不同做青温度对乌龙茶滋味与香气品质的影响. 邓慧莉,李鑫磊,毛贻帆,柳镇章,倪子鑫,郑玉成,孙云. 2021

[7]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7

[8]小苍兰花色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钟淮钦,陈源泉,黄敏玲,林兵. 2009

[9]多花水仙花期类胡萝卜素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 何炎森,杨碧云,李科,陈晓静. 2013

[10]不同成熟度树葡萄叶片中类黄酮合成转录组基因分析. 张少平,郑开斌,洪佳敏,林宝妹,张帅,邱珊莲. 2019

[11]喷施山梨醇对解袋后桃果肉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周平,颜少宾,郭瑞,张小丹,廖汝玉,金光,吴瑞东. 2020

[12]小苍兰花色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钟淮钦,陈源泉,黄敏玲,林兵,叶秀仙,吴建设. 2009

[13]遮阴对柠檬香茅类黄酮及其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张少平,鞠玉栋,李洲,练冬梅,吴松海,赖正锋,洪建基. 2023

[14]福建省3个主栽品种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变化. 姜翠翠,孙文鹏,方智振,周丹蓉,叶新福. 2015

[15]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橄榄类黄酮组分评价. 赖瑞联,沈朝贵,龙宇,林炎娟,韦晓霞,吴如健. 2024

[16]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 周丹蓉,方智振,廖汝玉,叶新福,姜翠翠,潘少霖. 2013

[17]植物类黄酮的分类、药理活性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赖瑞联,吴如健,赖钟雄. 2024

[18]李果实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姜翠翠,廖汝玉,王小安. 2015

[19]福建省3个主栽(木奈)品种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变化. 姜翠翠,孙文鹏,方智振,周丹蓉,叶新福. 2015

[20]杂交兰及其花艺突变体中类黄酮成分差异的代谢-转录组联合分析. 孔兰,林榕燕,林兵,钟淮钦.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