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昆虫紫外视觉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小凡 1 ; 魏国树 2 ; 马爱红 1 ; 冉红凡 1 ; 李建成 1 ; 刘小侠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学系

关键词: 紫外视觉;紫外敏感性;颜色视觉;功能分析;视蛋白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01 期

页码: 131-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颜色视觉能力,是其直接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其中,紫外视觉在昆虫颜色视觉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紫外光感受器可以感知并辨别周围环境中光源或物体反射的特定波长紫外光,提高颜色辨别能力.自19世纪80年代证实昆虫具有紫外敏感性以来,陆续发现蜜蜂、蝴蝶、果蝇和蛾类等许多昆虫具有良好的紫外视觉能力,利用颜色、对比度和偏振光等紫外光特性调控昆虫的定向导航、觅食、种内通讯和昼夜节律等行为活动,对于其生存、繁殖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紫外敏感视蛋白是昆虫紫外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一类重要分子,不仅可以独立介导趋光性等特定波长行为,还可纳入整个颜色视觉系统,与其他视蛋白协同调控昆虫的颜色视觉,从而将紫外光当作一种基本颜色进行辨别.该文系统综述了昆虫紫外视觉的发现、特性、功能和感知机制,鉴于当前国内在相关领域研究的薄弱和局限性,建议今后可在解析植物-害虫-天敌生态系统中的紫外光特性、探究紫外光-B紫外视觉的生态学意义、揭示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机制以及阐明昆虫避免或修复紫外光所致视网膜损伤相关适应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相关文献

[1]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及其视觉适应机制. 杨小凡,路子云,苑士涛,李建成,魏国树. 2021

[2]紫苏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PfPM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辉,温春秀,刘灵娣,温赛群,唐映红,姜涛. 2022

[3]大豆单锌指蛋白基因GmSZFP的克隆及其在SMV与寄主互作中的功能. 赵玎玲,王梦璇,孙天杰,苏伟华,赵志华,肖付明,赵青松,闫龙,张洁,王冬梅.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