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稻亲本和抗源的稻瘟病抗性表现与联合抗病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车荣会 1 ; 邹声浩 1 ; 黄珊 2 ; 徐先战 1 ; 郑燕梅 2 ; 张锦花 1 ; 施碧红 1 ; 赵明富 2 ;

作者机构: 1.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稻;稻瘟病抗性;抗性频率;联合抗病系数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09 年 15 卷 05 期

页码: 59-60+71

摘要: 采用2003-2006年从福建省5个稻瘟病重发病区分离87个菌系对生产上应用的10个杂交稻亲本和4个抗源材料进行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10个杂交稻亲本中,不育系谷丰A抗性最好,抗性频率为97.7%,多系1号、亚恢627和蜀恢527表现也较好,抗性频率分别为85.9%、85.1%和80.5%,而其它普遍表现感病,其抗性频率均小于28%,继续利用这些抗稻瘟病差的亲本之间进行配制的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潜在稻瘟病流行的威胁。4个稻瘟病抗源的抗性频率都在85%以上。4个抗源与10个杂交稻亲本的两搭配后联合抗病性系数都在0.87以上,说明利用这4个抗性基因可用于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

  • 相关文献

[1]优质杂交稻恢复系稻瘟病抗性初步评价. 卢礼斌,叶宁,郑向华,何琴,杨德卫,刘成德,蒋家焕,叶新福. 2011

[2]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病性分析. 杜宜新,石妞妞,阮宏椿,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2015

[3]福建省稻瘟病菌致病型及部分水稻品种的抗瘟性. 杨秀娟,杜宜新,阮宏椿,陈福如,关瑞峰,王茂明,王伟新. 2007

[4]三基因聚合改良恢复系福恢673的稻瘟病抗性. 陈志伟,官华忠,王晓方,董瑞霞,卓成海,毛大梅,潘润森,周元昌,吴为人. 2019

[5]长粒、抗病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7076的选育与应用. 陈丽萍,谢鸿光,吴方喜,罗曦,朱永生,郑燕梅,林强,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20

[6]粳稻云引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构建及遗传背景恢复分析. 朱永生,何炜,连玲,谢鸿光,魏毅东,许惠滨,郑燕梅,王颖姮,陈丽萍,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18

[7]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N175的稻瘟病抗性. 毛大梅,官华忠,王志赋,陈志伟,潘明,潘润森,周元昌,吴为人. 2017

[8]籼型三系不育系'福农A'的选育及其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涂诗航,连玲,洪永河,周鹏,郑菲艳,郑家团,张建福. 2024

[9]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刘文炳,郑旋,林琼,林志强,曾海清,张水金,杨东. 2010

[10]影响福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气象因素分析. 张翊,张水金,夏淑英,杨东,游晴如,涂诗航,郑家团,黄庭旭. 2010

[11]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 2011

[12]宜优673大面积高产制种技术. 徐同济,游晴如,杨东,张水金,黄达彪,傅再水,黄庭旭. 2012

[13]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仇秀丽,周卫营. 2010

[14]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王洪飞,仇秀丽,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2

[15]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3

[16]三系杂交稻内6优7075高产制种技术. 雷仲明,谢鸿光,靳丽,黄少飞,蔡巨广. 2019

[17]早籼杂交稻恒丰优342的选育. 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杨惠杰. 2019

[18]杂交稻新品种谷优353的选育与应用. 陈若平,黄利兴,高代守,胡荣华,尤光熙,林建生,刘兆平. 2019

[19]杂交稻新品种内6优673的选育与应用. 董瑞霞,王晓方,游晴如,翁国华. 2018

[20]杂交稻谷优3301母本直播制种技术研究. 陈建民,周军爱,罗炜强,温怀常,顾建强,王锋.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