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免耕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郝洪波 1 ; 崔海英 1 ; 李明哲 1 ; 戴茂华 1 ; 柳斌辉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谷子;免耕;产量构成;种植密度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3 年 05 期

页码: 104-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1~2012年以3个不同类型的夏谷品种衡谷10号(常规品种)、冀谷31(抗除草剂品种)和张杂谷11号(杂交谷子品种)为试材,在麦茬地进行免耕播种,以传统的旋耕条播为对照,比较2种播种方式下谷子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变化。试验表明:留苗密度相同时,3个谷子品种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对谷子株高、穗长、穗重、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不同;谷子品种相同时,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不同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差异较大。免耕播种时,衡谷10号和冀谷31均在留苗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5 380.35kg/hm2、5 472.45kg/hm2和5 308.20kg/hm2、5 378.03kg/hm2,较同密度的CK增产0.19%、1.52%和9.67%、10.36%;张杂谷11号在留苗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4 420.20kg/hm2、4 890.49kg/hm2,分别较同密度的CK增产19.46%、18.08%。结果表明夏谷免耕栽培产量略大于CK,常规品种与抗除草剂品种留苗75万株/hm2较适宜;杂交品种留苗以37.5万株/hm2较适宜。

  • 相关文献

[1]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乔文臣,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孟祥海. 2017

[2]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张全国,马瑞昆,贾秀领,张丽华,杨利华. 2006

[3]晚播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衡科6021’的高产高效利用. 李强,乔文臣,魏建伟,孙书娈,李慧敏,孟祥海,李丁,赵明辉,赵凤梧. 2017

[4]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2017

[5]免耕直播对夏谷产量及土壤水、肥含量的影响. 郝洪波,崔海英,胡珈铭,李明哲. 2015

[6]不同密度条件下3种类型谷子品种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变化特征研究. 刘正理,程汝宏,张凤莲,夏雪岩,师志刚,张耀华. 2007

[7]谷子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刘恩魁,刘环,张德荣,刘永平,侯升林,宋银芳,王新玉,周汉章. 2013

[8]春谷种植密度与产量的数量关系及其分析. 刘恩魁,段喜顺,刘红霞,张德荣,刘永平,刘环,侯升林,张敏,宋银芳,王新玉,周汉章. 2013

[9]夏谷种植密度与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刘红霞,刘恩魁,刘环,张德荣,刘永平,侯升林,宋银芳,王新玉,周汉章. 2013

[10]黑龙港流域旱稻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策略初步探讨. 赵凤梧,李慧敏,李爱国,周巧梅,张素方,马俊永. 2001

[11]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燕,张谦,董明,李冰,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 2023

[12]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素君,刘全清,张宏彦. 2014

[13]多元分析在黄淮冬麦区小麦良种区试中的应用分析. 张存良,陈淑琴,殷毓芬,孙振山,杨平平,吴祥云. 1992

[14]麦棉套作模式下差量播种对小麦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王树林,王国平,王燕,张谦,冯国艺,雷晓鹏,梁青龙. 2017

[15]不同年份小麦匀播与播种量对麦棉套作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树林,王国平,王燕,张谦,冯国艺,雷晓鹏,林永增,梁青龙. 2017

[16]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溶磷特性的影响. 范丙全,刘巧玲. 2005

[17]免耕玉米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孙彦铭. 2008

[18]免耕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 2005

[19]麦茬高度对免耕夏玉米田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王秀,赵四申,贾素梅,张西群. 2001

[20]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樊翠芹,王江浩,李秉华,许贤,刘小民,王贵启.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