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冬小麦、夏玉米品种搭配及氮磷钾统筹施肥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利华 1 ; 马瑞崑 1 ; 张丽华 1 ; 姚艳荣 1 ; 张全国 1 ; 贾秀领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氮;磷;钾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06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全年总产和肥效,试验在全年N、P、K肥施用总量分别为630、296、302 kg/hm2的情况下,探讨了上下茬配额及品种搭配对全年总产量的影响。4因子裂区设计,主处理为上下茬品种搭配,副处理、副副处理及次副副处理分别为N、K、P在上下茬的分配比例。品种搭配、K处理、N×P、N×P×K对年总产作用极显著,P处理、品种搭配×P×K作用显著。石新733与郑单958搭配,N平均分配,冬小麦施2/3的PK肥、夏玉米施1/3,是获取全年高产的最优方案,并突破了19 500 kg/hm2。N、P、K上下茬平均分配、或小麦均施2/3、或玉米均施2/3,都不利于全年高产。

  • 相关文献

[1]菘蓝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刘灵娣,刘梦星,孙学,王淼淼,谢晓亮,温春秀,田伟,贾东升,边建波. 2017

[2]氮、磷、钾三要素对鸭梨生长和结果的效应. 吕瑞江,韩敏侠. 2000

[3]粮棉轮作模式下氮·磷·钾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6

[4]燕山山区苹果叶片氮 磷 钾含量标准范围的确定. 张新生,冉辛拓,陈湖,王召元,傅友. 2008

[5]河北平原夏玉米农田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和培肥目标. 贾良良,刘克桐,黄少辉,杨云马,杨军芳,张培,郝立岩,邢素丽. 2021

[6]水分、磷肥耦合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影响. 刘文菊,李美茹,赵全利,李科江,张西科,刘微. 2006

[7]覆膜对华北春玉米磷钾吸收、分配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刘胜尧,李志宏,张立峰,贾建明,范凤翠,石玉芳. 2014

[8]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李晋生,马吉利,刘玉升. 2006

[9]应用可见光光谱进行夏玉米氮营养诊断. 孙钦平,贾良良,芮玉奎,陈新平,张福锁. 2009

[10]减量施肥对崇礼区农业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 刘蕾,张国印,郜静,李玭,王凌,徐万强,赵欧亚. 2019

[11]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21

[12]桑树体内氮、磷分布及品种间营养效率差异研究. 杨贵明,张夫道,薛秋生,武玉璧. 2003

[13]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磷吸收与平衡研究. 吕丽华,张经廷,董志强,姚艳荣,梁双波,贾秀领. 2015

[14]氮对亏缺灌溉冬小麦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机制. 秦文利. 2018

[15]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16]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增产潜力分析. 吕丽华,董志强,王学清,刘茜,张丽华,贾秀领. 2019

[17]施用氮肥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 茹淑华,耿暖,张国印,王凌,孙世友. 2015

[18]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19]不同氮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孙世友,刘孟朝,张国印,茹淑华,韩宝文,王凌,贾良良. 2011

[20]水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应研究. 吕丽华,董志强,张经廷,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