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种斯氏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之间的专化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军鸽 1 ; 漆永红 1 ; 马娟 2 ; 刘长仲 1 ; 陈书龙 2 ;

作者机构: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芜菁夜蛾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拟双角斯氏线虫;共生菌;专化性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

ISSN: 1005-9261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128-1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自然条件下,芜菁夜蛾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分别为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一种线虫的生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致病杆菌,测试对线虫的恢复发育、性比、后代产量及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与致病杆菌的专化性低于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3种致病杆菌上均可发育,但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发育率显著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仅在其各自共生细菌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发育。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在伯氏致病杆菌上发育后的雌雄比为1.77,而在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仅为0.77和0.74;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产量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伯氏致病杆菌和X.ehlersii上产生的侵染期幼虫长度显著大于X.budapesten-sis。对3种致病杆菌上培养产生的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体内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除可携带其共生细菌伯氏致病杆菌外,还可携带X.budapestensis,但不能携带X.ehlersii。

  • 相关文献

[1]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李秀花,马娟,姜占发,李永国,陈书龙. 2009

[2]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HBm1菌株杀虫活性的研究. 王勤英,李秀花,南宫自艳,陆秀君,刘建密,宋萍,孔俊英.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