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魏毅东 1 ; 毛小辉; 何炜; 王进兰; 连玲; 许秀宝; 林悦龙; 谢华安; 张建福;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拷贝数;多重荧光定量PCR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7 年 12 期

页码: 2072-20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影响遗传稳定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因此鉴定和筛选单拷贝纯合的植株对于子代材料的功能分析是十分必须的。为了快速、准确的对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磷酸转移酶II(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II,hpt II)的转基因水稻材料进行拷贝数鉴定,本研究选用了稳定的组成型基因水稻转录剪切因子U2af(Oryza sativa splicing factor U2af,Os SFu2a)作为内参基因,构建基于Taqman的多重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q RT-PCR)的拷贝数鉴定体系。通过不同引物组合进行扩增效率比较,确定了hpt II-1和Os SFu2a-2为最佳引物组合。利用该体系对10个转基因克隆进行了拷贝数鉴定,结果其中7个克隆为单拷贝植株,3个克隆为双拷贝植株。随后,通过Southern blot和转基因子代分离比统计,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并通过与传统的单重荧光定量PCR(Singlex q RT-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该方法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高通量的鉴定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与纯合体植株。

  • 相关文献

[1]利用qPCR法检测OsPIMT1转基因水稻中的外源片段拷贝数. 罗曦,吴方喜,林悦龙,何炜,连玲,谢华安,张建福. 2017

[2]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3]修饰的cry1Ac基因导入籼稻明恢81获得抗虫纯合系. 曾千春,吴茜,周开达,冯德江,王锋,苏军,IAltosaar,朱祯. 2002

[4]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对鳞翅目害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李玥仁,胡奇勇,郑宇,胡习斌,张晓俊,李本金. 2005

[5]转CrylAc/CpTI栽培稻外源基因渗入普通野生稻中可稳定的遗传和表达. 苏军,张高阳,余文杰,宋辉. 2012

[6]CRE/LOX介导剔除转双价抗虫SCK+CRYIAC基因籼稻恢复系明恢86材料的选择标记基因. 陈松彪,刘翔,彭海英,巩万奎,王锐,王锋,朱祯. 2004

[7]转抗真菌基因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时间变化. 刘晚苟,袁红旭,谭书恩,陈丽蝶,李玥仁. 2012

[8]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稻田靶标病害和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 李伟,郭建夫,袁红旭,李玥仁,刘月廉,黄永相,蒋世河. 2012

[9]转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陈晓雯,林胜,尤民生,杨广,王锋. 2011

[10]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生态适合度评价. 李伟,郭建夫,袁红旭,李玥仁,黄永相,刘月廉,蒋世河. 2014

[11]转Osepsps抗草甘膦水稻不同生境适合度及对稻田杂草的影响. 苏军,李刚,吴明基,陈子强,宋亚娜,林智敏. 2015

[12]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植株化学成分与结构动态变化. 黄薇,姚清华,陈丽华,宋永康,黄敏敏,李玥仁. 2011

[13]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抗性检测. 刘雨芳,王锋,尤民生,汪琼,胡斯琴,刘文海,赵士熙. 2005

[14]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模拟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丽华,吕新,林碧娇,李巍,李仁. 2015

[15]转Cry1Ac/CpTI栽培稻外源基因渗入普通野生稻中可稳定的遗传和表达. 苏军,张高阳,余文杰,宋辉. 2012

[16]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侯茂林,吴孔明,彭于发,王锋. 2009

[17]几条水稻MAR序列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胡太蛟,武建伟,潘大仁,王锋. 2013

[18]转cry1Ac和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的致死效应及田间螟虫构成的影响. 傅强,王锋,赖凤香,罗举,彭于发,张志涛. 2006

[19]二化螟对转CpTI基因水稻的抗性演变与风险评估. 郑宇,胡奇勇,李本金,张小俊,李玥仁. 2007

[20]3种ELISA法定量检测转cry1Ac基因水稻Cry1Ac蛋白的比较研究. 秦崇涛,陈在杰,苏军,王锋.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