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骁 1 ; 姜蓉 2 ; 侯云鹏 3 ; 何萍 4 ; 邹国元 2 ; 徐新朋 4 ; 樊代佳 2 ; 何新 5 ; 何文天 2 ;

作者机构: 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3.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5.吉林省榆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关键词: 春玉米;秸秆还田;氮肥利用率;氮肥减施;DNDC模型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2004-20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索秸秆还田对玉米氮肥减施潜力的影响,为东北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始于2017年,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离田条件下,设置施氮0、70、140、210、280和350 kg/hm~2,共12个处理。基于田间实测值校正和验证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并用校正后的模型模拟30年(1991—2020)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氮肥减施潜力。【结果】DNDC经参数校正后能够较好地模拟秸秆还田和离田条件下各施氮量处理春玉米产量、生物量、氮吸收和土壤无机氮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标准平均相对误差(nARE)和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范围平均分别为-5.7%~7.6%和10.0%~28.5%。依据长期模拟结果,秸秆还田条件下,最大产量施氮量下的春玉米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秸秆离田条件下可分别平均提高6.0%、5.5%、2.7 kg/kg和6.7 kg/kg,氮素表观盈余率平均下降36.3%。与秸秆离田条件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达到秸秆离田条件下最大产量的施氮量平均减少35.5 kg/hm~2,约为18.4%。最大产量氮肥减施比例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延长而变化,秸秆还田7~15年时的氮肥减施比例最高,平均为23.6%,秸秆还田19~30年的减施比例平均为15.8%。此外,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比例在湿润年最高,平均为20.5%,其次是平水年,平均为18.7%,干旱年最低,平均为15.4%。【结论】相比于秸秆离田,长期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减少获得相同产量所需的施氮量以及氮素盈余率。按照DNDC模型预测,我国东北春玉米生产在秸秆还田下的氮肥减施潜力依年降水变化,为10%~20%。

  • 相关文献

[1]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李银坤,郝卫平,龚道枝,夏旭,李昊儒. 2019

[2]不同释放天数包膜控释尿素在春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衣文平,屈浩宇,许俊香,刘亚平,赵玲,肖强,武良,曹兵,徐秋明. 2012

[3]氮肥减施对京科968与郑单958氮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陈传永,赵久然,王元东,王荣焕,徐田军,吕天放,张春原,毛振武,杨海涛,成广雷. 2018

[4]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华北平原夏玉米土壤水分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李银坤,梅旭荣,夏旭,郝卫平,陈敏鹏. 2018

[5]不同调控措施对减量施肥条件下油菜硝酸盐含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MA Mao-ting,马茂亭,AN Zhi-zhuang. 2011

[6]不同肥力菜地氮肥去向研究. 杜连凤,张维理,赵同科. 2009

[7]温光生态效应对春玉米物质生产的影响. 戴明宏,单成钢,王璞. 2008

[8]旱作玉米施用氮肥对土壤氮素淋溶和移动的影响. 郭建华,赵春江,王秀,孟志军,马伟. 2007

[9]东北地区春玉米物候期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淮贺举,李存军,李奇峰,史磊刚,陶欢,胡海棠,陈阜. 2019

[10]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淮贺举,孙宁,史磊刚,李奇峰,胡海棠,陶欢,李存军. 2020

[11]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王荣焕. 2010

[12]北方旱作条件下玉米施用氮肥对氮吸收和淋溶的影响. 郭建华,赵春江,孟志军,王秀,马伟. 2008

[13]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方式对土壤脲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张莉,熊波,卢闯,翟振,蒋彬,李传友,衣文平,逄焕成,李玉义. 2017

[14]不同缓/控释肥料在京郊春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初探. 范珊珊,杨俊刚,刘瑜,赵凯丽,陈娟,金强,朱文,韩宝,高飞. 2022

[15]温光生态效应对春玉米物质生产的影响. 戴明宏,单成钢,王璞. 2009

[16]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卢宪菊,郭新宇,温维亮,于泽涛. 2019

[17]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研究. 樊鸿叶,李姚姚,卢宪菊,顾生浩,郭新宇,刘玉华. 2021

[18]一次性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 杨俊刚,高强,曹兵,陈新平. 2009

[19]不同施肥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春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 杨海涛,赵久然,李瑞媛,陈国平,张海林. 2007

[20]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其采用接触式施肥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谷佳林,王崇旺,李玉泉,衣文平,李亚星,杨宜斌,徐秋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