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在华北冬小麦水氮配置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经廷 1 ; 吕丽华 1 ; 张丽华 1 ; 董志强 1 ; 姚艳荣 1 ; 姚海坡 1 ; 申海平 1 ; 贾秀领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冬小麦;华北平原;水氮配置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9 年 017 期

页码: 2997-30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及基于这种方法的华北冬小麦水氮优化配置,丰富作物水肥耦合分析方法,为促进冬小麦水肥协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根据作物相对产量的真实值与理论值的差异显著性来判定某一具体水肥组合的耦合类型.2006-2016连续10年在黄淮北部进行了冬小麦季不同水氮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春灌1水(拔节期75 mm,W1)和2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75 mm,W2)两个处理;施氮量为副区,设5个水平,分别为0 (N0)、60(N60)、120(N120)、180(N180)、240 kg·hm-2(N240),共10对水氮组合.研究冬小麦不同水氮组合的耦合类型及其年际转换特征,确选适宜的水氮配置.[结果]某一水肥组合相对产量真实值经统计检验显著高于其理论值,此水肥组合的水肥耦合类型即为"协同"(水肥互相促进);真实值显著小于理论值,水肥耦合类型即为"拮抗"(水肥互相限制);真实值与理论值没有显著差异,水肥耦合类型即为"加和"(水肥互不影响).冬小麦W2与不同施氮水平(Nx)组成的水氮组合的耦合类型及其年际变化特征受施氮水平的影响显著.W2N60水氮耦合类型10年平均为"拮抗",定位第1-2年灌水限制施氮的增产作用,施氮限制了灌水的增产作用,水氮"拮抗";定位第3-5年耦合类型转变成"增水促氮,增氮促水"的"协同";定位第6-10年又转为"拮抗".W2N120的耦合类型在定位第1-4年为"加和",第5年起就转为"协同",10年平均为"协同".施氮超过120 kg·hm-2的两水氮组合W2N180与W2N240的耦合类型各年度均为水氮互不影响的"加和".[结论]基于作物相对产量真实值与理论值差异的显著性来定量判定某一特定水肥组合的耦合类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黄淮北部冬小麦生产中, W2N120组合水氮协同增产效果显著,耦合类型长期为"协同",因此,在一定年限内可作为该区冬小麦季适宜的水氮配置,年均产量水平维持在8.5 t·hm-2左右.

  • 相关文献

[1]华北冬小麦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张经廷,吕丽华,董志强,张丽华,姚艳荣,申海平,姚海坡,贾秀领. 2019

[2]土下微膜覆盖与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与物质生产效果的影响. 何立谦,张维宏,张永升,曹彩云,李科江,杜雄. 2014

[3]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产量与氮素利用最佳水氮配置. 张经廷,陈青云,吕丽华,申海平,贾秀领,梁双波. 2016

[4]华北平原地下水压采区冬小麦种植综合效应探讨. 王慧军,张喜英. 2020

[5]~(15)N同位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经廷,周顺利,王志敏,贾秀领. 2019

[6]夏玉米产量及茎秆抗倒伏性状对不同肥料滴灌配施的响应. 张经廷,陈青云,吕丽华,李谦,梁双波,贾秀领. 2015

[7]夏玉米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吕丽华,崔永增,李谦,姚艳荣,黄冀楠,张经廷,孟建,李明远. 2023

[8]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作物区土壤培肥途径研究. 邢素丽,韩宝文. 2007

[9]华北平原区农业立体污染现状与特征. 贾树龙,孟春香,杨云马,武雪萍,王小彬,蔡典雄. 2010

[10]基于COTTON2K的华北平原和新疆2个棉区棉花耗水特征比较. 杨艳敏,欧阳竹,王淑芬. 2012

[11]华北平原区农田优化施肥技术防治立体污染效果研究. 贾树龙,孟春香,杨云马,武雪萍,王小彬,蔡典雄. 2010

[12]华北平原甜高粱蛀茎螟虫为害的初步研究. 马继芳,董立,郑直,杜瑞恒,甘耀进,董志平. 2010

[13]春季灌水量/次与灌水时期对冬小麦耗水与生长的影响. 党红凯,曹彩云,郑春莲,马俊永,李科江. 2012

[14]超高产冬小麦的钾素营养特点.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 2012

[15]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李晋生,马吉利,刘玉升. 2006

[16]甲黄隆残留对后茬作物影响研究. 王贵启,李香菊,段美生. 2003

[17]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 2009

[18]春季水分管理对冬小麦耗水规律与生育特性的影响. DANG Hong-Kai,党红凯,LI Ke-Jiang,李科江,Ma Jun-Yong. 2012

[19]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马辉杰,康西言. 2010

[20]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的吸收、积累、分配和利用.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