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西北地区不同间套作模式养分吸收利用及其对产量优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明明 1 ; 董楠 1 ; 包兴国 2 ; 卢秉林 2 ; 张炜平 1 ; 张美俊 3 ; 章芳芳 1 ; 李隆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3.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养分吸收;养分利用;产量优势;间套作;生态位分离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5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48-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 相关文献

[1]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ZHANG Jiu-dong,张久东,包兴国,BAO Xing-guo,CAO Wei-dong. 2012

[2]NPK养分配比与NAM长效剂对旱砂田西瓜生长、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马忠明,杜少平,薛亮,冯守疆. 2013

[3]砂田甜瓜套作向日葵系统的养分利用研究. 邵存应,康恩祥,何宝林. 2014

[4]间套作和施磷对玉米籽粒磷质量分数和体内磷素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夏海勇,赵建华,王志刚,刘红亮,师永沿. 2015

[5]西北沿黄灌区不同作物间套作大豆产出效果分析.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3

[6]油菜、蚕豆、鹰嘴豆和大豆对间作玉米籽粒Fe,Mn,Cu和Zn浓度及地上部累积量的影响. 夏海勇,赵建华,孙建好,薛艳芳,Tristan Eagling. 2013

[7]兴电灌区主要间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 霍琳,王成宝,姜万礼,杨思存. 2012

[8]甘肃不同生态区豆科与非豆科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杨桂芳,张国宏. 2017

[9]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久东,包兴国,曹卫东,车宗贤,胡志桥,卢秉林. 2013

[10]小麦/玉米带田种植模式优化效应研究. 杨蕊菊. 2005

[11]兴电灌区主要问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 霍琳,王成宝,姜万礼,杨思存. 2012

[12]钾、硼、锌肥配施对砂田西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6

[13]喷施硒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20

[14]不同有机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9

[15]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罗照霞,雷建明,马忠明,杨虎德,杨志奇. 2018

[16]砂田西瓜矿质养分吸收规律.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20

[17]不同基因型糜子品种氮磷养分吸收差异研究. 张磊,董孔军,何继红,任瑞玉,刘天鹏,杨天育. 2024

[18]长期施肥对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俄胜哲. 2017

[19]施肥对小麦/玉米带田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汤莹,杨君林,崔云玲,赵建华. 2022

[20]大中微量元素配施对陇薯5号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