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白背飞虱对水稻抗虫品种N_(22)的适应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建明 1 ; 俞晓平 1 ; 吕仲贤 1 ; 陶林勇 1 ; 郑许松 1 ; 徐红星 1 ; 程家安 2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植物保护系

关键词: 白背飞虱;抗虫品种N22;适应性;保护酶活性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03 年 14 卷 11 期

页码: 1939-194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室内连续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N2 2 单管饲养白背飞虱 (Sogatellafurcifera)种群 ,研究它对抗虫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及其体内保护酶的变化 .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N2 2品种上饲养 1至 2代 ,其卵历期、若虫期和全世代历期均无明显差异 .从感虫品种TN1转移到抗虫品种N2 2 上饲养 1代 ,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体重、蜜露量、产卵量和内禀增长率等均低于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 2代 ,而后者又低于在感虫品种上饲养的指标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 2代后 ,体内保护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逐渐接近于感虫品种上连续饲养的结果 ,说明白背飞虱从感虫品种转到抗虫品种在开始时并不适应 ,经过连续繁殖多代后白背飞虱逐渐适应 ,最后导致抗虫品种的抗性丧失

  • 相关文献

[1]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耐虫性反应及稻株营养成分的变化. 陈建明,俞晓平,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程家安,刘光杰. 2002

[2]贮藏温度和时间对杨梅和蜡杨梅花粉萌发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戚行江,任海英,梁森苗,郑锡良,张振兰. 2014

[3]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黄次伟,冯炳灿,陈建明. 1994

[4]双季稻白背飞虱的被寄生率暨存活率分析. 祝增荣,陈建明,程家安,黄次伟,华丘林. 2004

[5]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产卵的影响. 俞晓平,巫国瑞,胡萃. 1990

[6]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王彦华,苍涛,赵学平,吴长兴,陈丽萍,俞瑞鲜,吴声敢,王强. 2009

[7]转cry1C和cry2A基因Bt水稻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及繁殖的继代影响. 刘凯,杨亚军,田俊策,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4

[8]水稻抗虫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俞晓平,巫国瑞,陶林勇,王成良,徐启强. 1993

[9]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与稻株营养成分的关系. 俞晓平,巫国瑞,胡萃. 1989

[10]不同氮肥水平下转Bt基因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态适应性的继代影响. 刘凯,杨亚军,田俊策,鲁艳辉,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6

[11]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 巫国瑞,俞晓平,R.C.Saxena. 1991

[12]采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种飞虱中肠内容物的菌群结构. 张珏锋,俞叶飞,李芳,钟海英,陈建明. 2020

[13]超级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的鉴定. 沈君辉,毛雪琴,孙国昌,刘光杰,程式华. 2002

[14]超级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的鉴定. 沈群辉,毛雪琴,孙国昌,刘光杰,程式华. 2002

[15]施氮对白背飞虱在水稻上适应性的影响. 徐红星,张珏锋,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 2009

[16]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2003

[17]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 薄仙萍,高聪芬,李淑勇,王彦华,余论,严鑫,沈晋良,杨峻,陶岭梅,刘学. 2008

[18]白背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薛进,李静,羊健,唐彦,梁瑶,陈剑平,张恒木. 2017

[19]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 陈建明 ,俞晓平,陈俊伟,吕仲贤,程家安,陶林勇,郑许松,徐红星. 2003

[20]温度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冯炳灿,黄次伟,王焕弟,姚静,宋丽君. 198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