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宝宝 1 ; 郭成 2 ; 孙素丽 1 ; 夏玉生 1 ; 朱振东 1 ; 段灿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孢复合种;遗传多样性;毒素化学型;致病力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0 年 02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穗腐病致病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菌群遗传结构、致病力、毒素化学型及其相互关系,为玉米镰孢穗腐病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从中国玉米主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本,经单孢分离鉴定,选取代表性的禾谷镰孢复合种,利用22对SSR和10对VNTR引物,使用Popgen32、NTsys2.1、STRUCTURE2.3.4群体遗传学研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TEF-1α、β-tubulin和RPB2基因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7个地理区域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花丝通道注射接种法测定各镰孢菌的致病力,利用产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毒素化学型的检测.[结果]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共检测到等位位点数48个,多态性位点数3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1.25%,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4条;禾谷镰孢复合种7个地理群体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和0.29,7个地理区域遗传相似度集中在0.6677-0.8797,遗传距离为0.1282-0.4039,表明菌群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依据Nei's遗传距离对7个地理种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个类群;STRUCTURE2.3.4群体结构分析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菌群被分为2个大类群最合适,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属于类群A,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菌株均属于类群B,东北地区50%以上菌株属于类群B.TEF-1α、β-tubulin和RPB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由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亚洲镰孢(F. asiaticum)、布氏镰孢(F. boothii)和南方镰孢(F.meridionale)构成,上述镰孢菌中存在14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通过这些差异序列构建的聚类图能清楚显示出各个种内与种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各镰孢种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平均发病面积百分比为20.79%;亚洲镰孢、布氏镰孢和南方镰孢的平均发病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5.79%、11.77%和8.12%.统计分析表明,不同镰孢种所引起的穗腐病平均发病面积占比存在显著差异.禾谷镰孢毒素化学型为15ADON、3ADON、NIV和3ADON+15ADON+NIV 4种,以15ADON为主;布氏镰孢毒素化学型为15ADON、3ADON、NIV、3ADON+15ADON和3ADON+15ADON+NIV 5种,以15ADON为主;亚洲镰孢毒素化学型只有3ADON;南方镰孢毒素化学型为15ADON、3ADON、15ADON+NIV 3种,15ADON为优势类型.此外,15ADON、NIV和3ADON毒素类型菌株平均发病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7.87%、17.20%和12.37%.[结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尤其是相邻区域禾谷镰孢复合种菌群间存在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与交换.本研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的主要毒素化学型为15ADON,致病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禾谷镰孢>亚洲镰孢>布氏镰孢>南方镰孢.整体看来,毒素化学型与菌种类型相关性不显著,致病力主要与菌种类型有关.
-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地区青稞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毒素化学型及其地理分布. 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 2019
[2]玉米穗腐病样品中黄色镰孢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郭成,魏宏玉,郭满库,何苏琴,郭建国,王晓鸣. 2013
[3]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木贼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金社林,郭成,魏宏玉,郭满库,何苏琴. 2014
[4]甘肃玉米穗腐病样品中轮枝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郭成,魏宏玉,郭满库,何苏琴,金社林,陈红梅,王晓鸣,郭建国. 2014
[5]河西地区辣椒疫病菌的形态特征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张海英,刘永刚,吕和平,郭建国,宋尚有. 2008
[6]不同来源葡萄霜霉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杜蕙,王春明,吕和平,郭建国,漆永红,蒋晶晶. 2019
[7]甘肃省不同地区大麦条纹病病菌致病力测定及RAPD分析. 王春明,郑果,洪流,王生荣. 2014
[8]甘肃豌豆根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研究. 唐德志,何苏琴,李玉奇,朱润身. 1993
[9]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离体处理后的致病力研究. 黄瑾,张勃,孙振宇,贾秋珍,曹世勤,骆惠生,王晓明,金社林. 2018
[10]大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王晋,王世红,赖勇,孟亚雄,李葆春,马小乐,尚勋武,王化俊. 2014
[11]地被植物鹅绒委陵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马瑞君,陆建英. 2010
[12]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王淑英,樊廷录,张金文. 2008
[13]豌豆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曾亮,李敏权,杨晓明. 2012
[14]绿色豌豆蚜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武德功,杜军利,贺春贵,刘长仲. 2015
[15]西北不同地理种群红色型豌豆蚜的遗传多样性. 金娟,王森山,贺春贵. 2013
[16]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淑英,樊廷录,李兴茂. 2008
[17]岷县黑裘皮羊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瑞,郎侠,吴建平,刘婷,宫旭胤,王彩莲,迟浩斌,梁婷玉. 2019
[18]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 吴立人,宋建荣,金社林. 2008
[19]甘肃中部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范太伟,蔡丹英,李红旭,王发林,赵长增,滕元文. 2007
[20]西北荒漠区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红梅,陈玉梁,马彦军,刘新星,石有太,王立光,杨钊.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鸭茅真小孢帽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甘肃中部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评价
作者:郭成;张小杰;周天旺;王春明;洪流
关键词:玉米;鸭茅真小孢帽菌;生物学特性;抗性;鉴定
-
外源褪黑素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作者:张海洋;郭成;张廷伟;张强艳;刘长仲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褪黑素;生长发育;繁殖;卵巢
-
331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周天旺;王春明;洪流;李丽君;郭成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丝黑穗病;抗性鉴定
-
58份鲜食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作者:郭致杰;李国权;周天旺;王春明;洪流;郭成
关键词:鲜食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抗性评价
-
食用豆抗豆象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明;程须珍;朱振东;刘昌燕;陈新
关键词:食用豆;种质创新;豆象;抗性育种;分子标记
-
玉米种质抗拟轮枝镰孢与禾谷镰孢穗腐病鉴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
作者:夏玉生;郭成;温胜慧;孙素丽;朱振东;段灿星
关键词:玉米种质;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遗传多样性
-
甘肃玉米茎腐病病菌禾谷镰孢复合种遗传多样性
作者:郭成;王宝宝;邓东;张小杰;王春明;周天旺;李敏权;郭致杰
关键词: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禾谷镰孢复合种;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