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涂诗航 1 ; 张水金 1 ; 董瑞霞 1 ; 杨东 1 ; 谢鸿光 1 ; 郑家团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法;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力

期刊名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5470

年卷期: 2008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230-2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11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对8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这8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穗长、单株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不育系中EBC502、宜香A、天丰A、龙特甫A和内香2A以及恢复系中R527、N175和TR239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好;(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株高>结实率>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

  • 相关文献

[1]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 郑轶,杨德卫,涂诗航,林强,游晴如,周鹏,王鸿飞,黄庭旭,梁康迳. 2014

[2]三系杂交稻京福优组合主要性状配合力初步研究. 郑秀平,林强,吴志源,周天理. 2007

[3]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郑轶,周鹏,涂诗航,林强,游晴如,王鸿飞,黄庭旭,梁康迳. 2014

[4]烟草种质资源分子标记与配合力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LIU Zhong-hua,刘中华,QI Jian-min,祁建民,TAO Ai-fen. 2009

[5]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叶乃兴,郭吉春. 1995

[6]几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以华,吴志源,黄利兴,蔡巨广,胡荣华,谢祖钦,雷上平,谢美珠,游年顺. 2013

[7]“闽选中科1号”瓜蒌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试验. 郑向丽,韩海东,林癉平,林忠宁,徐国忠,陈敏健. 2016

[8]6个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初步研究. 许泳清,李华伟,汤浩,蔡南通. 2011

[9]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10]几个转基因抗虫水稻种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陈建民,罗家密,欧育磊,王锋. 2006

[11]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12]福建超级稻品种茎秆结构特征及其与抗倒性和产量的关系. 杨惠杰,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 2012

[13]优质早籼稻产量性状分析及育种策略探讨. 张海峰. 2005

[14]应用明恢86和佳辐占的F_2群体定位水稻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QTL. 郑景生,江良荣,曾建敏,林文雄,李义珍. 2003

[15]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 2011

[16]苦瓜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效应分析. 黄贤贵,张玉灿,张伟光,李祖亮. 2008

[17]杂交水稻配合力的研究概况. 蔡巨广,方珊茹,郑燕梅,吴春珠. 2006

[18]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研究. 卢和顶,陈山虎,林建新,纪荣昌. 2007

[19]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扬,廖长见,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2019

[20]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制西与不同不育系的抗性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罗曦,吴方喜,谢鸿光,朱永生,蒋家焕,林强,魏林燕,谢华安,张建福.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