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对斑马鱼的毒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建明 1 ; 何月平 1 ; 张珏锋 1 ; 陈列忠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斑马鱼;毒性评价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1 年 35 卷 05 期

页码: 835-8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表明,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及其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已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显示出较大作用。为了合理开发夹竹桃植物,需要进一步评价夹竹桃植物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和对动物的毒理学。文章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并进一步用氯仿萃取浓缩、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分离乙醇精提物,经鉴定为强心甙组分。在此基础上,委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评价了乙醇粗提物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并采用静态法评价了这二种提取物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结果表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的提取率为45%,乙醇精提物(主要成分为强心甙组分)的提取率为0.25%。乙醇粗取物对大鼠经口和经皮毒性为低毒级,对家兔皮肤和眼无刺激,对豚鼠的致敏反应属弱致敏性。这说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斑马鱼的死亡率与提取物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处理浓度越大,斑马鱼的死亡率越高;同一浓度处理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用24 mg/L乙醇粗提物处理6、12、24和48h的死亡率分别为26.67%、60%、91.11%和95.56%;用0.5 mg/L乙醇精提物处理12、24、48、72和96h的死亡率分别为6.25%、33.33%、52.08%、54.17%和60.42%;用24 mg/L乙醇粗提物处理96h或32 mg/L处理48h,或者用1 mg/L乙醇精提物处理24h,斑马鱼全部死亡。在慢性毒性试验中,用3.33—10.0 mg/L乙醇粗提物处理斑马鱼28d,其死亡率为12%—20%。乙醇粗提物处理斑马鱼后,急性毒性LC50=12.52 mg/L(药后96h)>10 mg/L,慢性毒性LC50=199.51 mg/L(药后28d);乙醇精提物处理斑马鱼后,急性毒性LC50=0.46 mg/L(药后96h)<1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1990)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分级标准,说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于低毒,比较安全;乙醇精提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则为高毒,十分不安全。

  • 相关文献

[1]夹竹桃叶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 董道青,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 2009

[2]夹竹桃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评价. 董道青,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 2009

[3]胡柚果肉组分的降糖作用及其降糖成分分布研究. 王艳丽,张俊,褚武菁,陆胜民. 2015

[4]12种农药混剂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症状观察. 俞瑞鲜,吴声敢,吴长兴,苍涛. 2011

[5]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葛婧,蒋金花,蔡磊明. 2018

[6]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联合毒性效应. 李健,吴声敢,赵慧宇,杨桂玲. 2019

[7]农药毒死蜱和甲萘威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 蒋曼[1,吴莉宇,赵学平,吴声敢,朱朝华. 2015

[8]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蒋金花,吴声敢,陈江滨,吴长兴,蔡磊明,赵学平. 2015

[9]环境中多残留农药复合暴露对淡水绿藻和斑马鱼的联合毒性. 魏勇超,王彦华,雷成琦,倪碧珩,朱佳燕,徐冬梅. 2018

[10]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蒋金花,陈江滨,吴声敢,俞瑞鲜,王彦华,苍涛,蔡磊明,赵学平. 2015

[11]两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联合毒性研究. 吴声敢,吴长兴,陈丽萍,苍涛,俞瑞鲜,王彦华,赵学平. 2009

[12]环境中多残留农药复合暴露对淡水绿藻和斑马鱼的联合毒性. 魏勇超,王彦华,雷成琦,倪碧珩,朱佳燕,徐冬梅. 2018

[13]3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效应. 程艳红,葛婧,胡高洁,蔡磊明,陈列忠,蒋金花. 2017

[14]新型阻燃剂TCPP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皮天星,蔡磊明,蒋金花,赵学平,王彦华,吴声敢,苏连水,汤涛. 2016

[15]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王卢燕,张昌朋,王祥云,何红梅,赵学平,蒋金花.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