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卵液成分改变及卵表涂施引诱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产卵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素琴 1 ; 白树雄 2 ; 康总江 1 ; 王振营 3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玉米螟赤眼蜂;人造卵;引诱剂

期刊名称: 昆虫知识

ISSN: 0452-8255

年卷期: 2009 年 46 卷 04 期

页码: 61-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试验通过部分改变人造卵卵液成分和在人造卵表涂施引诱剂2种途径来试图提高人造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et Chen的成功率。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幼虫和蛹匀浆替代部分柞蚕蛹匀浆后,对赤眼蜂寄生率有明显提高,但赤眼蜂在人造卵内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较低,赤眼蜂发育至老熟幼虫因卵液过剩而被淹死;在原卵液卵表涂施亚洲玉米螟卵和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后,评价繁蜂成功率的各项参数都有明显提高,赤眼蜂可以完成发育,羽化成蜂,但繁蜂成功率还较低。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应用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研究重点要解决卵液过剩以及其它相关的营养学问题。

  • 相关文献

[1]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竞争的影响. 张延峰,蔡浩,张帆,李元喜. 2010

[2]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王素琴,白树雄,康总江,王振营,墨铁路. 2007

[3]玉米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提取液对亚洲玉米螟卵发育的影响. 宋琼婷,张帆,李元喜. 2012

[4]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利用. 王素琴,王振营,墨铁路,康总江. 2007

[5]利用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初步研究. 王素琴.

[6]人造卵工厂化大量繁殖赤眼蜂的质量控制. 王素琴,黄宁兴,罗晨,张帆,张芝利. 2002

[7]繁育寄主对三种赤眼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黄静,张斌,张帆,李元喜. 2015

[8]两种赤眼蜂过寄生及其对过寄生适应能力的比较. 张延峰,宋琼婷,张帆,李元喜. 2010

[9]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寄主标记信息素和学习经历对产卵行为的影响. 王素琴,练永国,康总江,墨铁路. 2007

[10]玉米螟赤眼蜂种群特异分子标记构建及其应用. 董贝,王素琴,李正西. 2012

[11]稻螟赤眼蜂rDNA特异引物设计及诊断引物在赤眼蜂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郭震,阮长春,臧连生,张帆,靳锋云. 2012

[12]亚洲玉米螟及石河子玉米螟幼虫形态学记述. 徐筠,王源岷. 1990

[13]高效寄生亚洲玉米螟赤眼蜂种及品系田间防治效果. 张帆,孙光芝,李赤,孟昭君,李忠友. 2004

[14]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 漆学伟,邸宁,梁玉勇,洪霖,贾志新,王旭明,王甦,程正新.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