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连作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进闯 1 ; 王敬国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连作;大豆;线虫群落;T-RFLP;定量PCR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1022-10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由根系活动引起的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改变,特别是病原生物数量的增加是导致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其中,植生性病原线虫的危害是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植生性病原线虫的存在往往受到其它营养类型线虫的影响,因而从线虫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营养类型的线虫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能全面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本文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比较短期连作和长期连作线虫群落的差异,揭示长期连作大豆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规律,理解线虫群落与植物健康的关系,阐明线虫群落的变化在大豆连作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基于16sr DNA的T-RFLP指纹图谱,分析土壤中线虫的物种丰富度和不同大小的末端限制性片段(T-RF)的相对丰度。然后,通过构建克隆文库和系统发育树,鉴定T-RF片段对应的线虫种类。最后,利用q PCR,采用绝对定量的方法确定线虫群落的大小。【结果】线虫的物种丰富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第1年物种丰富度最高,第3年的丰富度显著低于第1年,之后逐渐降低,9年之后保持不变。大豆根际土中共检测到16个TRF,且大多数T-RF能从克隆文库中鉴定。其中,食细菌线虫(Acrobeloides)是最为丰富的线虫种类。在连作2~3年后,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增加,而在连作后期,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减少。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示,第1年线虫群落与其余年限分开,而第2和第3年聚集较近,而连作9、11和13年后聚集较近。另外,线虫群落结构与p H、土壤有机质(SOM)、速效磷(AP)、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相关。线虫群落总丰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第6年。线虫的基因拷贝数与土壤NH+4和染料木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O-3和细菌的基因拷贝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豆根际土壤中,线虫群落丰度在连作第2~3年下降最为明显,到第6~9年有一定的恢复,但不能完全修复。大豆种植为第一,基线虫属(556 bp)丰度最高。土壤功能正常,连作第2~3年后,摄食性线虫(555 bp、558 bp、560 bp等)丰度增加,线虫浸染机会增加。

  • 相关文献

[1]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菠萝蜜种植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苏兰茜,白亭玉,鱼欢,赵青云,吴刚,谭乐和. 2020

[2]不同香蕉枯萎病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陈波,黄霄,刘小玉,周登博,谭昕,高祝芬,张锡炎,戚春林. 2013

[3]施用拮抗菌饼肥发酵液和土壤消毒剂对香蕉枯萎病病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周登博,井涛,谭昕,陈波,张锡炎,高祝芬. 2013

[4]利用T-RFLP技术在施用解磷菌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柯春亮,戴嘉欣,周登博,张锡炎. 2017

[5]木薯组培苗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罗秀芹,韦卓文,杨龙,薛晶晶. 2020

[6]木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积累与主要基因表达谱分析. 罗秀芹,杨龙,肖鑫辉,陈松笔. 2018

[7]橡胶树AGPase一个大亚基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郑乾坤,魏芳,罗世巧,吴明,仇键,杨文凤,校现周. 2014

[8]基于PCR技术的miRNA定量检测方法. 陈新,曾长英,卢诚,王文泉. 2010

[9]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ease-resistant cultivars of banana on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Sun, Jianbo,Peng, Ming,Wang, Yuguang,Li, Wenbin,Xia, Qiyu.

[10]广东省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 梁海波,黄洁,郁昌的,魏云霞,何时雨,郑永清,陈冬冬,安飞飞,肖鑫辉. 2017

[11]连作年限对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钟爽,何应对,韩丽娜,周兆禧,马蔚红,曾会才,金志强. 2012

[12]连作年限对蕉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的影响. 钟爽,何应对,韩丽娜,周兆禧,臧小平,王必尊,金志强. 2011

[13]基于农户尺度的木薯产量差及生产限制因素分析. 梁海波,黄洁,魏云霞,陆昆典,刘翠娟. 2017

[14]施用土壤调节剂对咖啡苗生长及连作酸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赵青云,邢诒彰,孙燕,林兴军,朱飞飞,龙宇宙,董云萍. 2017

[15]连作及淹水对奉化芋艿品质的影响. 邵雪玲,袁玲,吴良欢,林钊沐,庄亚其,马建芳,张仁杰. 2009

[16]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初报. 李志刚,刘爱勤,祖超,杨建峰,郑维全,鱼欢,邬华松. 2012

[17]连作土壤不同施肥水平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亚男,马海洋,张江周,严程明,石伟琦. 2014

[18]连作年限对蕉园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钟爽,何应对,韩丽娜,周兆禧,臧小平,王必尊,金志强. 2011

[19]绿鳞象甲在甘蔗大豆间作田种群分布及取食性研究. 伍苏然,杨乃博,熊国如,沈林波,王尊欣,蓝松涛,张树珍,杨本鹏. 2014

[20]木薯/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光合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研究. 闫庆祥,魏云霞,黄洁,李天,徐海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