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九九四年冀中南棉铃虫发育历期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月红 1 ; 刘乱臣 1 ; 崔海英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

关键词: 冀中南;棉铃虫;完全五代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1995 年 02 期

页码: 22-24

摘要: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证实1994年棉铃虫完成了五个世代。越冬蛹羽化提前,与常年比较一代提前2-5d,二代提前6—7d,三代提前8—10d,四代提前13—15d。究其原因,4月份气温回升快,6—9月最适宜棉铃虫发育的日数是100d,超过常年30d,积温较常年高166.1℃,持续长时间的适温使棉铃虫历期缩短,2—4代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8—10d,三个世代累计幼虫期和蛹期与常年比较分别缩短了10—21d与8—13d。棉铃虫自麦田一代始至9月下旬玉米、棉花等大秋作物收获时已完成了五代历期,大部分成为越冬滞育蛹。

  • 相关文献

[1]冀中南地区矮大头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高秀瑞,孟建朝,潘思普,赵志芳,黄迎慧. 2015

[2]早熟油桃品种在冀中南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 冯社章,王利民,刘新国,赵景秀. 2004

[3]冀棉13号品种简介. 边云兮. 1990

[4]冀中南辣木栽培管理技术. 周永萍,孙辉,燕建召,葛朝红,田海燕,师树新. 2016

[5]冀中南花生规模化种植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王玲,贾然,宋亚辉,贾新旺. 2024

[6]冀中南部分主栽玉米品种高密度筛选试验研究. 王延兵,孟庆民,张全国,刘志强,刘海忠. 2015

[7]冀中南不同玉米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试验研究. 贾英全,李积铭,李立平,杜娜钦. 2021

[8]冀中南辣木大棚栽培技术. 周永萍,田海燕,葛朝红,孙辉,燕建召,师树新. 2017

[9]辣木在冀中南栽培技术初探. 葛朝红,师树新,刘彦霞,周永萍,燕建召,孙辉,张香云. 2016

[10]无毒“长富2”苹果幼树成花措施的研究. 杨莉,石海强,张建军. 2001

[11]冀中南棉花无膜栽培技术. 赵贵元,刘建光,耿昭,关玉堂,张寒霜,王永强. 2021

[12]早熟油桃品种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比较试验. 马文会,刘新国,王利民,赵景秀. 2007

[13]冀中南地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研究. 陈展,魏建国,孙聪伟,牛帅科,赵艳卓,杨丽丽. 2015

[14]冀中南夏王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经廷,贾秀领. 2013

[15]黑麦秆蝇在冀中南夏谷田的为害症状与产量损失. 刘磊,马继芳,刘佳,李志勇,董志平. 2024

[16]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刘莉,卫雅斌,张小龙,李彦青,张巧丽,刘杰,张晓. 2018

[17]异色瓢虫胁迫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闫硕,熊晓菲,褚艳娜,李贞,巫鹏翔,杨清坡,崔维娜,徐金涛,徐丽霞,张青文,刘小侠. 2017

[18]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选择毒力. 党志红,高占林,赵玉敬,安静杰,窦亚楠,潘文亮,华佳楠,李耀发. 2021

[19]夏季高温对冀南地区棉铃虫和玉米螟蛾量影响的观察. 陈立涛,王永芳,马继芳,董志平,刘敏,董航宇,刘莉,郝延堂. 2019

[20]第四代棉铃虫卵在华北夏玉米田的时空分布. 何康来,文丽萍,张广义,郑礼.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