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维生素合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宝刚 1 ; 怀燕 2 ; 李志平 3 ; 柳寒 1 ; 任韵 4 ; 张冬青 1 ; 余华胜 1 ; 华水金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4.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氮肥;采收时期;油菜薹;维生素;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20 年 012 期

页码: 2813-28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以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施氮量(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时期(以株高20、30、40和50 cm表示),分析了油菜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含量的变化;比较了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并分析了维生素家族基因在菜薹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薹还原型维生素C(AsA)含量降低;氧化型维生素C(DHA)含量在株高20 cm采收时增加,但在30 cm及以上株高采收时则降低;维生素E和维生素B6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维生素B1含量增加;维生素C合成关键酶GalLDH活性先略增加后降低;AAO和DHAR活性增加,APX和MDHAR活性则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施氮量增加后,维生素家族各基因在株高30和4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正向调控,而在株高20和5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负向调控.就采收时期而言,菜薹中的维生素含量在株高30~40 cm时高于其他时期;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菜薹采收株高的增加,维生素家族基因的表达量主要呈上调模式.综合分析可知,GalLDH活性的降低以及AAO/DHAR和APX/MDHAR代谢平衡是增施氮肥导致菜薹维生素C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 郝鹏飞,林宝刚,任韵,朱建方,怀燕,华水金. 2023

[2]不同生态区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摘薹后产量表现. 林宝刚,任韵,柳寒,何伟民,张冬青,吴德志,余华胜,华水金. 2020

[3]玫瑰醋饮料开发. 励建荣,裘纪莹. 2007

[4]母兔不孕症防治措施. 佟承刚. 2004

[5]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混合物对浙东白鹅繁殖机能的影响. 赵鑫,邵涛,王亚琴,孙红霞,罗锦标,周卫东. 2012

[6]维生素、矿物质与能量蛋白质水平对浙东白鹅母鹅繁殖性能、血液生殖激素浓度及生殖轴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赵鑫,邵涛,王亚琴,罗锦标,陈维虎,孙红霞,周卫东. 2012

[7]之豇系列长豇豆品种营养品质分析. 董君暘,汪宝根,吴晓花,鲁忠富,汪颖,王尖,李国景,吴新义. 2022

[8]氮肥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及其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 吕仲贤,俞晓平,Heong K L,胡萃. 2005

[9]氮肥和杀虫剂对稻田生物多样性及稻飞虱和天敌的影响. 郑许松,吕仲贤,俞晓平,王济良,裘列群,陈建明,徐红星,陈列忠,张珏锋. 2006

[10]不同氮肥水平下转Bt基因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态适应性的继代影响. 刘凯,杨亚军,田俊策,鲁艳辉,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6

[11]浙西南山区单季稻甬优1540控肥减害试验. 徐启强,李阳,王忠林,叶昴成,田俊策,鲁艳辉,吕仲贤,郑许松. 2019

[12]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郑许松,钟列权,王会福,陈方景,成丽萍,徐启强,李阳,钟旭华,吕仲贤. 2020

[13]氮素水平对三叶青生长和茎叶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付立忠,赵利梅,吕惠卿,颜美秋,郑艳秋,刘骞,金亮,程俊文,卢廷高,王利英. 2019

[14]控肥对双季稻病虫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贤夫,郑许松,陈海波,李程巧,钟列权,吕仲贤. 2020

[15]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福成,景立权,闫发宝,陆大雷,王桂跃,陆卫平. 2013

[16]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浆期高温对水稻贮藏蛋白积累及其合成代谢影响. 韩展誉,吴春艳,许艳秋,黄福灯,熊义勤,管弦悦,周庐建,潘刚,程方民. 2021

[17]氮肥对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例证. 吕仲贤,俞晓平,Heong KL,胡萃. 2006

[18]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去向研究. 陈义,吴春艳,唐旭,杨生茂,王家玉. 2010

[19]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交互作用. 郑许松,陈桂华,徐红星,吕仲贤. 2009

[20]施肥调节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 王国荣,韩尧平,沈蔷,杨稳堂,王国迪,吕仲贤,郑许松.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