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世红 1 ; 周宽基 2 ; 杨文雄 2 ; 王化俊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隐性核不育;4E染色体;雄性不育基因ms;花粉致死基因ki;深蓝粒累加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06 期

页码: 1312-13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兰州核不育小麦"是我们发现的小麦雄性不育突变体,经遗传分析,其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ms1g控制,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不育性遗传稳定、彻底,不受光、温等变化的影响。利用该突变体[2n=42W(msms)=42]和蓝粒附加系小麦[2n=42W(MSMS)+2(4E)]杂交,经连续自交选育,创建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实现了小麦隐性核不育的有效保持。本文简述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育种应用的主要技术难点—深蓝粒的发生和累加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特别是提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使蓝粒标记基因Ba、雄性可育基因MS和花粉致死基因ki集中于4E染色体或染色体臂上,以彻底解决深蓝粒的发生和累加效应,为杂交小麦在育种工作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