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梁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3及BC1表型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风悟 1 ; 李慧敏; 宋聪敏; 刘冬成; 张爱民;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高梁;旱稻;远缘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表型鉴定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6 年 020 卷 001 期

页码: 44-46,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高粱(S.bicolor)为母本、旱稻(O.sativa)为父本进行属问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短芒和黄色柱头新性状,并能在F2、F3及BC 1 稳定遗传.F1在株高、穗长、穗型、分蘖性等性状上仍疯狂分离,并出现父本白色籽粒单株.BC1在株高、分蘖二性状上接近父本,回交效应非常明显,t测定无差异,并出现多子房新性状.高梁与旱稻杂交及回交,能创造变异,产生新性状,对创造矮秆、优质、多子房新种质十分有效.然而,二者杂交后代主体性状仍似母本,只表现父本少数性状.属于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 相关文献

[1]高粱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_3及BC_1表型鉴定. 赵风悟,李慧敏,宋聪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2]高粱-旱稻属间杂交获得矮秆新种质的矮生性状分析. 李慧敏,赵凤梧,李爱国,彭海城,杨建忠,李明哲,郝永波. 2009

[3]旱稻×稗草杂交后代YF2-1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酶系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 丁在松,王春艳,关东明,赵凤悟,赵明. 2011

[4]旱稻×稗草远缘杂交研究. 赵凤梧,李慧敏,赵明,刘冬成,王志敏,赵秀琴,刘勇. 2003

[5]旱稻(Oryza sativa L.)×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赵凤梧,李慧敏,李爱国,梅勤学,王洪利,邱丙文,阎建平,宋金星. 2000

[6]旱稻(Oryza sativa)×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远缘杂交后代结实率及杂种优势分析. 李慧敏,赵凤梧,李爱国,白丽荣,张建,赵明,王志敏,赵秀琴. 2003

[7]陆地棉矮小突变体df31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刘祎,张曦,王广恩,崔淑芳,钱玉源,李俊兰. 2023

[8]旱稻、稗草回交一代主茎叶片发生规律及分析. 赵凤梧,李慧敏,谢俊良,彭海成,赵明,张桂芳,王美云. 2003

[9]旱稻株型育种研究. 曹少鲲,马铭泽. 2011

[10]旱稻三交育种研究. 马铭泽,徐德芳,曹少鲲. 2011

[11]旱稻、高粱属间杂交紫色性状遗传分析. 李慧敏,李道亨,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2]混合盐碱胁迫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时丽冉,崔兴国,刘志华,赵凤梧,李慧敏. 2006

[13]旱稻(Oryza sativa)/稗草(Echinochloa caudata)//高梁(Sorghum bicolor)三属杂种表现及分析. 赵凤梧,李慧敏,马俊永,赵明,张桂芳,王美云. 2004

[14]黑龙港流域旱稻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策略初步探讨. 赵凤梧,李慧敏,李爱国,周巧梅,张素方,马俊永. 2001

[15]早稻、稗草、高梁属间杂交F2糯质胚乳现象及分析. 李慧敏,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 2005

[16]旱稻(O.sativa)、高粱(S.bicolor)属间远缘杂交种质创新研究. 赵风悟,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7]旱稻、稗草、高粱属间杂交F_2糯质胚乳现象及分析. 李慧敏,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 2005

[18]旱稻抗旱性评价指标研究. 鲁雪林,王秀萍,张国新. 2006

[19]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陈淑萍,王雪征,唐怀君,茜晓哲. 2011

[20]甘薯远缘杂交强优势组合同工酶分析. 马志民,刘兰服,张松树.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