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北京地区油菜软腐病病原茵的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娜娜 1 ; 李超; 王茜; 邵菁芃; 刘彦泉; 赵亮; 马荣才; 谢华;

作者机构: 1.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软腐病;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is(Pcb);致病性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报

ISSN: 0001-6209

年卷期: 2015 年 55 卷 010 期

页码: 1253-12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确定引发北京地区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软腐病的病原.[方法]结合病原菌形态、BIOLOG及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及亚种IGS区特征分析,对从北京大兴和通州区油菜软腐病样中病原菌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的40个菌株均能引发油菜软腐病,但分别为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的2个不同亚种,其中13株为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另27株为P.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is(Pcb).接种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ssp.pekinensis)致病力测定分析表明,亚种内、来源相同与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的菌株间均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结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is是引发北京地区油菜软腐病的致病菌,后者为首次报道能引起白菜类蔬菜软腐病的常见致病菌.

  • 相关文献

[1]北京地区油菜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胡娜娜,李超,王茜,邵菁芃,刘彦泉. 2015

[2]软腐病菌诱导的大白菜抑制差减杂交文库构建及分析. 屈淑平,马荣才,崔崇士,曹鸣庆. 2010

[3]HrpNEcc蛋白农药的中试生产条件和药效研究. 孙晓红,王敏,邢仁昌,高俊莲,马荣才. 2008

[4]大白菜BrWRKY33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范荣伟,谢华,姚磊,马荣才. 2010

[5]生菜软腐和菌核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PC6鉴定与防效. 孙旺旺,闫丽,陈昌龙,田宇,李晓颖,陈杰,谢华. 2020

[6]北京泛菌的生长特性及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荣成博,宋爽,赵爽,谷彤彤,崔玉进,宋庆港,刘宇. 2020

[7]一株芹菜(Apium graveolens L.)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的特征. 王茜,张宝海,赵亮,马荣才,谢华. 2015

[8]北京欧文氏菌4个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及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常晓宁,郭金英,荣成博,谷彤彤,刘宇. 2024

[9]刺芹侧耳软腐病病原菌分泌系统组成、蛋白互作分析及效应蛋白预测. 谷彤彤,赵爽,宋爽,刘宇,荣成博. 2022

[10]植物软腐病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于晓庆,谢华,王秀玲,马荣才. 2012

[11]三型副鸡禽杆菌对SPF鸡的致病力试验. 龚玉梅,孙惠玲,贺云霞,王宏俊,张培君. 2012

[12]不同禽源H5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致病性的研究. 步卫东,刘月焕,张美英. 2004

[13]草莓土赤壳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申光辉,薛泉宏,赵娟. 2018

[14]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LMH细胞适应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玲,张兵,宋亚芬,刘月焕,蒋桃珍. 2018

[15]北京地区大白菜黄萎病的病原鉴定. 韩瑞娟,耿丽华,汪维红,于拴仓,朱月林,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张德双. 2012

[16]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徐玉智,王宏俊. 2015

[17]细胞传代致弱的禽偏肺病毒JC毒株致病性变化的研究. 韦莉,王菁,朱珊珊,阎旭,全荣,李子璇,侯磊,齐宾宾,姜海军,刘爵. 2017

[18]大白菜与甘蓝寄生霜霉菌的致病性与rDNA-ITS序列分析. 张胜菊,于拴仓,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张德双,汪维红. 2013

[19]西瓜、甜瓜瓜亡革菌枯萎病及其致病性. 耿丽华,史越,宫国义,宋顺华. 2023

[20]禽脑脊髓炎病毒不同批次毒种致病性的研究. 章振华,姜北宇,李林,张建伟,景小冬,毛娅卿,郑小兰.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