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近地光谱特征的玉米田间杂草识别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盈盈 1 ; 王瑞燕 1 ; 郭鹏涛 1 ; 李茂芬 1 ; 梁伟红 1 ; 李玉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杂草识别;光谱技术;高光谱;玉米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0 年 008 期

页码: 242-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化学防治是我国农田杂草防治使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化学除草剂的过量喷洒以及粗略的施用方式已成为农药泛滥、质量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目前,精准施药技术成为杂草去除的重要手段,杂草识别又是精准施药的关键技术.利用ASD Field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玉米、马齿苋、野苋菜及香附植株冠层在350~2 500 nm波段内的光谱信息,经过数据预处理,运用逐步判别模型,筛选出了954、1 324、1 869、734 nm 4个特征波段.将特征波段带入贝叶斯判别函数模型,分别对玉米田间杂草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贝叶斯判别函数模型正确识别率达85.8%;对玉米的识别精度达90.0%.特征波段选取中剔除了波长749 nm选入了734 nm波长变量,在"红边"680~780 nm区域的反射率对玉米田间杂草识别较为重要.试验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基于贝叶斯判别模型方法的可靠性,且证明了高光谱在杂草的识别方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研究结果为田间杂草识别及光谱传感器提供了参考.

  • 相关文献

[1]光谱指纹图谱技术在咖啡质量控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程可,董文江,赵建平,初众,胡荣锁,宗迎. 2017

[2]光谱分析技术在蝗虫监测中的应用. 卢辉,韩建国,张录达. 2008

[3]多核学习算法及其在高光谱图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广洋,寇卫利,陈帮乾,代飞,强振平,吴超. 2021

[4]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农作物病虫害应用研究现状. 罗红霞,阚应波,王玲玲,方纪华,戴声佩. 2012

[5]磷铝协同作用对玉米苗期生物学性状和营养学特性的影响. 章爱群,贺立源,赵会娥,杨建峰,吴照辉,李淑艳. 2009

[6]取食玉米不同组织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唐庆峰,房敏,姚领,邱坤,郑兆阳,金涛,李桂亭. 2020

[7]海南省南繁种植区玉米病害调查. 郑肖兰,徐春华,郑行恺,冯艳丽. 2019

[8]圆盘式茎秆切割器研究进展. 薛忠,宋德庆,郭向明,黄正明,王刚,邓干然,张劲. 2014

[9]9个玉米DOF基因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模式分析. 贾利强,赵秋芳,陈曙. 2020

[10]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海亮,汪春,邹华芬,孙海天,余兵兵,汪汇源. 2020

[11]玉米SRO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赵秋芳,马海洋,贾利强,陈曙,陈宏良. 2018

[12]两种药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效果评价. 吕延超,秦双,彭正强,吉训聪. 2020

[13]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左娇,郭运玲,孔华,徐林,周霞,郭安平. 2014

[14]玉米光合突变体hcf136(high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136)的转录组分析. 吴庆飞,秦磊,董雷,丁泽红,李平华,杜柏娟. 2018

[15]蛋白纯化方法和上样量对玉米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 周雪梅,袁坤,杨礼富,王真辉. 2013

[16]海南省南繁区玉米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郑肖兰,赵爽,韩小雯,习金根,郑金龙,梁艳琼,吴伟怀,李锐,贺春萍,易克贤. 2018

[17]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在海南性状表达差异性分析. 刘迪发,徐丽,李祥恩,符小琴,姚碧娇,陈媚,张如莲,高玲. 2021

[18]设施栽培对玉米DUS测试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表达的影响. 刘迪发,徐丽,张如莲,高玲. 2014

[19]玉米蔗糖合成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陈曙,赵秋芳,陈宏良,金辉. 2019

[20]非生物胁迫条件下10个玉米ZmDOF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贾利强,赵秋芳,陈曙.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